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堤契诺之歌(散文、诗与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堤契诺之歌(散文、诗与画)

  •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窦维仪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24550
  •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喜爱文学的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不会陌生。从《流浪者之歌》、《彷徨少年时》以及本书,对于人世,对于生命,赫塞总是既冷静、又炽热,让赫塞的作品呈现出深刻的自省,阅读他的作品,总是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启发。
    1919年,年轻的黑塞在连遭丧父和婚姻危机的重创后,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瑞士南部一个叫“堤契诺”的小山村。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民风把他吸引住了,他在那里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他画画,作诗,写小说,在同第三位妻子妮依结合后,事业上的发展突飞猛进,写下了10余部不朽的中长篇小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收集的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散文、诗歌和绘画作品中的一部分。
    追根究底,黑塞的小品文是其长篇小说的注脚,将他内心的渴望、焦虑、无奈表达得****。想更深入了解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读者,这本文集助益匪浅;另一方面,黑塞对科技文明至上的排斥,对自然质朴的崇尚,也正呼应了现在许多有心人士的呼吁。
    文章节选
    久经炙热干旱之后,终于下了一场雨。整个下午雷声隆隆,还下起了冰雹,起先是令人窒息的闷热蒸气,随即沁凉的空气温柔地扩散,空气中带着泥土、石头及树叶的苦涩气味。之后,夜降临了。
    山中阴凉处的森林里有一处石窖酒馆,那是村中的地下酒馆。就像幻想中的小人��森林里那童话小村庄似的,酒馆正面是小巧的石砌山墙,房子一时看不见,从高处俯视,屋顶与房子似乎低陷在地面之下,岩石地窖由山壁挖掘而成。装在灰色木桶中的葡萄酒是去秋酿的,有些甚至是前年秋天酿的,不过没有更陈的酒了。那葡萄酒淡得宛如葡萄汁,带着冰凉的水果味,以及浓浓的葡萄皮味道。
    陡峭的森林坡上辟出了一个小平台,拾级而上,平台上有座小酒馆,仅容得下两张桌子。此时,我们正坐在这家小酒馆里。栗树、梧桐及金合欢等老树巨大的树干,直直伸向苍穹,隐约只看得见一小块天空;由于这些树的枝桠茂密,我常在雨中的树林空地上长坐,却从未被雨淋湿。我与几位住在附近的外来艺术家,默默在黑暗中对坐着,蓝白条纹的陶杯里,盛着鲜红的酒。如小岛一般的平台下,位于我们正下方的酒馆大厅里,红灯闪闪烁烁。透过黄杨树茂密的叶缝往下看,灯光下是一片充满喜悦、黄铜般的光芒,一个男人的膝上放着法国号,面前放着一杯酒,他开始吹奏法国号;旁边另一位男士手持低音喇叭,当他们开始合奏时,又响起了第三个温柔木管乐器的声音,这声音使人联想起巴松管,但我看不见吹奏者,只能看见他的侧影。他们的合奏温柔而内敛、熟练而灵巧。演奏的前厅又小又窄,听众稀稀落落,演奏者控制着音量,他们乡村式的、欢悦的、亲切的演奏,虽不特别强调情绪,但仍带来感动与幽默感,节奏轻快又充满自信。这音乐就和葡萄酒一样,带给人香醇、纯净、乡土与直接的感受,但却没有强烈的刺激,也毋须心存戒备。
    才听到音乐,还来不及在窄小的木凳上转身向下看,舞者们就出现了。夕阳余晖仍逗留在酒馆前的广场上,三对舞者就在酒馆前厅流泻而出的灯光下舞动着;由于树木挡住了视线,我们只好从黄杨树浓密的叶缝间,欣赏他们的舞姿。
    **对舞者是两名女孩,其中十二岁的那个女孩穿得一身黑——黑围裙、黑袜、黑鞋;七岁的那名小女孩则穿着明亮的浅色舞衣和白色围裙,光着一双脚。大女孩数着节拍,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舞蹈,她跳得很好,舞步丝毫不出差错,该快就快,该慢则慢。她的容貌严肃庄重,像朵苍白的花朵飘动着,在森林暖湿的暗夜里,显得模糊难辨。小女孩则刚学舞不久,仍不太会跳,因而舞步有点拖泥带水;她微咬着下唇,微嘟着嘴,笨拙地看着同伴的脚步,同伴也悄悄提醒着她。两个小女孩的脸上焕发着严肃和满足感,手舞足蹈问流露出属于孩子们的尊严。
    第二对则是两个小伙子,年约二十岁。较高的那个没戴帽子,露出短短的鬈发,另一个则斜戴着毡帽。他们两人卖力地舞着,同时脸上略带着微笑;他们不只尽力跳得正确,同时还在舞蹈中表现出感情。舞蹈时,他们的手一致地向外伸展,头部后仰,有时还会曲着膝、弓着背,尽可能地舞出*精致的动作。他们的热情舞蹈,鼓舞了吹奏木管乐器的乐手,他让乐曲更温柔、更婉转、更哀怨。两位舞者面露笑容,较高的那位更是自得其乐,完全沉醉在舞蹈之中;他爱上自己的舞蹈,忘却了一赏一位舞者有点淘气,他略显腼腆以博人一笑,并希望因而获得赞赏。我想,较高的那位应该会有较顺利的发展吧。
    第三对舞者是琳桂娜和玛利亚,两年前我在她们上学途中遇见过她们。琳桂娜是典型的南方姑娘,轻巧而纤瘦,细长的脚和细长的脖子流露出生涩的美。玛利亚则截然不同;她出落得更美了,不久前我仍将她当成小女孩看待,现在可不行了。她的五官突出,脸色娇嫩丰润,坚毅的眼睛呈浅蓝色,褐色的秀发蓬松;她已从小女孩蜕变为少女,看似慵懒,眼神却奔放而充满活力。如果我是村中的年轻小伙子,一定非玛利亚不娶。玛利亚一身红衣,她向来只穿红色或粉红色的衣服。她和琳桂娜舞着,红色衣裳飘来飘去,时而消失在黄杨叶影之中。她们的舞姿曼妙,心情愉悦,不像小女孩那般严肃,也不像两个小伙子那般开放、虚荣。美妙轻柔的管乐声、充满欢娱装饰音与跳跃感的乐曲,与玛利亚和琳桂娜的舞步搭配得天衣无缝。森林里的绿色薄雾在她们头顶晕开,前厅里的一小道灯光打在她们的额头上,她们合着节奏,紧凑又灵
    活地舞着。
    平台下,在黄杨的黑色阴影之后,灯光与音乐流泻着,年轻人舞影婆娑,人们倚在大厅廊柱或屋外的树身上观赏着、赞美着,不时点头微笑。平台上,我们这些异乡客和艺术家则坐在黑暗中,环绕身旁的是不同的灯光、不同的气氛、不同的音乐与不同的人。石上的叶影、衣上褪色的蓝、七岁女孩曲膝时的庄严神情等,这些令我们如痴如醉的人、事、物,是平台下面的人们所忽视的。对于村民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既羡又爱,但他们却羡慕某些我们早已厌烦的奇怪事物和习惯。只要愿意,我们也能参与其中,绝不会有人阻止我们和他们一起欣赏音乐和舞蹈,但我们却坐在梧桐树下,在树影之中陶醉地聆听三人乐团的演奏,看着人们苍白容颜上若隐若现的光影,倾听红鸟在沉静黑夜里的啼叫与争吵,问时心存感激地吸取今夜朦胧的神秘气息,以及这小小乡村世界里令人愉快的祥和。他们的表演使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他们的烦忧以及他们的快乐,都不属于我们。
    玫瑰色的酒斟人蓝色的陶杯中,当平台下的舞影朦胧时,玛利亚那红色衣影逐渐舞进黑暗的阒寂之中,那明亮的花般容颜,也随之消失,没入夜色中,只见门口那红色的温暖灯光显得更为明亮。在熠熠灯光尚未熄灭之前,我们起身离席而去。

    我逃离屋子,逃离那阴凉的房间一个小时。房间地上放着我收拾了四分之三的旅行箱,箱里塞满书、文具、鞋子、衣裤、信,因为秋天又到了。每年此时,我总会踏上旅途,躲避冬天;我之所以离开南方,并非因为此时温暖的阳光已不再,而是为了逃向北方的建筑,那里有着温暖的壁炉、温暖的浴室,即使也有雾、雪和其他令人扫兴的事物,但那儿也有友人、莫扎特和舒伯特的音乐等我喜爱的东西。
    噢[秋天怎么又来得这么快。今年的晚夏胜过往年,好像永不结束;天气**天地微微改变,人们日复一日地等着下雨、刮风或起雾,然而湖边山谷依然升起金黄、温暖、光芒四射的太阳,只是升起的时间**比**略晚,而且不是从同一个山头升起,只有仔细推算、观察的人才会注意到,它每天升起的地方会逐渐往孔摩的方向移动。每天都是艳阳天,上午光亮无比,中午炎热,晚上则彩霞红艳似火。经过短短两天的天气变化,突然间秋天悄悄地来临了,即使中午依然炎热,晚上依然霞光四射,但时序早已不是夏天厂,空气中飘浮着死亡与别离的味道。
    明天我将离开此地一个月。我来到森林之中漫步,离情依依。远看之下,森林依然绿意盎然,走近一瞧才发现林木已经衰老,死亡的阴影笼罩。干枯的栗树叶沙沙作响,颜色日益枯黄;细小的杜鹃叶在风中嬉耍着;一些阴湿的森林和山谷虽然仍是深蓝色,却已布满金黄色的枯枝,枯枝上金黄色的小叶子闪闪烁烁,风一吹便纷纷落下。
    尽管树梢枝叶看似繁茂,但沟渠之中的枯叶,已堆积如小丘。去年春天复活节之前,我在这儿发现了肺疗草双色的花,以及一大片爬满了红蚁的空地,当时,空气湿润,花草香味浓郁,沼泽地绿芽茂盛,河水湍急。而今,一切都枯萎、凋零、干枯了。风一吹过,硬涩的草和干枯的黑莓藤便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嘎嘎作响。林中只有睡鼠依然到处乱叫,但一旦入冬也就噤若寒蝉。
    我净想些没意义的事情。出来散步时,一心还想着打点行李的事——该不该带几本德国克布林版本的书?或是带包尔出版社寄给我的?其中一本我已看过,但意犹未尽,这个版本的书值得赞赏。有必要看克布林吗?啊!其实不看也无所谓的,这么一来,行李箱就会轻点。那么,我一定要带那本岛屿出版社的《新歌与旧曲》,这本书堪称当代德文*优美的书之一,这是——本民谣书,收集了新旧歌谣[新歌部分只适合收集斯勒福格特和汉斯·迈德],其中还有五线谱和插画,真是一座小小宝库,编辑方式模仿古代,但依然极富创意。也许我该带那本既美丽、编选得又好的《约翰·彼得·黑贝尔选集》,本书由弗莱堡黑德卿出版社的菲利浦·维特科普编辑,书中仍使用希特的旧插画。我一定要带着雷克曼出版社的《巴赫奥芬集》,也许还有卡鲁斯的《人间十二封书信》,本书由伯努利和汉斯·柯恩重新编辑。我在青少年时就拜读了他的《心灵》,如今他已是德国浪漫文学的大文豪之一。天啊!现在还行人了解浪漫主义的精神吗?这德意志的浩瀚波涛看来已无声远去,“浪漫”一词似乎成了一个贬抑的词语,**德国人用它来谩骂一切无意义、异想天开或是年轻而充满理想的事物。偏偏出口谩骂的,都是些大言不惭的人,他们自诩爱国人士,以“浪漫”来责骂那些自认情感较崇高、竭尽全力想阻止战争的年轻人。
    唉!算了吧!所有的书都留在家里吧:让我们重新整理思绪,现在,思考是不受重视的。我宁可张开鼻孔,尽力吸进逝去的夏天,以及早到的秋天。啊!我闻到了令我喜悦的气味——一种潮湿、浓郁、油润、沉闷的味道,闻起来像菇类植物,是这儿少见的牛肝菌菇,堤契诺人也很喜爱这种菇,总是拚命地寻觅。方才我遇见一个人,他像猎人般紧张兮兮地走来走去,四处搜寻;他走过我的身旁,穿过树林,眼光犀利地盯着地上,手上拿着轻细的树枝,任何可能生长菇类的地方,他都以手拨开稀疏的树叶查看。但他找不到又大又漂亮的菇,因为它早已被我摘来当晚餐了。明天,我就要踏上旅途离开此地了,几个月之后,又得衣冠楚楚地套上硬领,打上领带,穿上大衣与背心,以这一身打扮在人群中生活,在城里、餐厅、音乐会、社交舞会里度过冬天。那儿不长菇类植物,春天不会绽放着姹紫嫣红的肺疗草,秋天没有褐色沙沙作响的蕨类植物。啊!算了,看在上帝的份上。
    昨天一位陌生人前来找我,提醒了我,明年是我五十岁生日。他来找我,是想请我谈谈我的一生,以便写一篇文章为我祝寿。我告诉他,他为我不辞辛劳,着实令人感动,但我的一生乏善可陈。他提醒我的大寿,虽然出于善意,但对我而言,却像是一位好心的陌生人突然造访垂死的人,提醒他来日不多,并把自认*好的棺材工厂目录塞到待死者的手中。我打发了陌生人,但却久久去除不了舌上那恶心的感觉。秋来了,四下飘浮着凋零、灰发、欢庆与坟墓的气味。
    小小的红色康乃馨,在枯黄树叶之后恣意绽放,火焰般的花朵在枯黄的草中摇曳着。它并未附和凋零之歌,它欢笑着点燃火焰般的花朵,好似摇着小红旗,直到**次降霜时才告凋谢。我爱你们,亲爱的小兄弟,我喜爱你们。带着一枝火红的康乃馨,它伴着我,无沦前往何方,无论我前往另一个世界,前往城里,前往冬天,前往文明。
    ……
    目录
    导读 人文的捍卫者——赫尔曼·黑塞 刘永木
    前言 生命当如是 福尔克尔·米歇尔斯

    在堤契诺重生
    山隘
    山村
    农庄
    午歇
    红屋
    罗卡诺之春
    南方夏日
    畅饮秋之森林
    冬日,寄自南方的一封信
    在阿尔瑟纽
    屋舍·田园·园篱
    堤契诺的教堂
    小径
    为谷中工厂作画
    堤契诺夏夜
    暮色中的屋容
    湖岸
    南方之夏
    夏日黄昏在堤契诺森林酒馆
    昂格罗的圣母
    堤契诺的圣母节
    漫步暮色中
    诗人黄昏所见
    深秋独步
    罗卡诺
    遥望意大利
    暮霭
    画者之乐
    水彩画
    日正当中
    夏日终曲
    雷雨前的一瞬
    秋天——自然与文学
    早春的湖谷
    与妮娜重逢
    风萧萧之夜
    返乡
    五月栗林
    色彩的魔术
    作画
    悼老树之死
    眺望谷中之湖
    对比
    百日草
    盛夏
    我的邻居马利欧
    红亭
    屋中漫步
    入秋
    夏末
    夏秋之际
    老公园
    堤契诺秋日
    一九四四年十月
    桃树
    清扫烟囱的小工人
    堤契诺之冬
    对堤契诺的感谢
    一九五五年日记二则
    清晨时分
    蒙塔娜拉四十年
    秋雨
    南方陌生之城

    一个堤契诺人的故事
    编辑推荐语
    我从来不晓得如何轻松、容易地过日子,但我总是坚持艺术的原则——居住的艺术。……多年来,尽管有时房子简陋且不舒适,但窗前一定有一片广阔、****的景致。然而,所有的住处都比不上堤契诺小屋的美。我在这儿住了三十五年,而且将永不离开它;我也只对堤契诺的小屋忠诚。1907年,**次深入认识堤契诺的风景后,它一直吸引着我,迎接着我,仿佛它注定是我生命中的故乡,或是企盼已久的避难所。……我将堤契诺视为故乡。
    我常说,在很多方面,诗人是世界上*知足的生物;但在另一些方面,诗人又很苛刻,宁死也不愿放弃某些要求。以我为例,我无法接受生活周遭缺乏根本的内涵及真实的风景;我无法忍受住在现代化的都市里,住在那实用但却光秃秃的建筑中;我无法生活在纸糊的墙壁及仿造的木头之间,无法生活在充满代替品和失望之中,果真如此,我将很快便会死去……
    ——黑塞《对堤契诺的感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