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我控制功能。计算机应能保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和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
虽然计算机种类繁多,运算处理能力有强有弱,但作为计算机,它们的基本功能却是相同的。即冯·诺依曼型计算机都应当具有输入/输出、记忆、计算、判断和自我控制这五大功能。
6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应用领域的开拓,通用计算机在设计时对冯·诺依曼结构作了很多改进,使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机器程序与数据分开存放在不同的存储器区域中,程序不允许修改,计算机不再以运算器为**,而是以存储器为**等。虽然有以上这些突破,但其本质变化不大,习惯上仍称之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并行性有限,使工程设计人员一直未能找到构建廉价且与大部分商用软件兼容的快速系统的途径。显然,未受到要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保持兼容性要求约束的工程师们,就可以自由地选择使用许多不同的计算模式。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都属于非冯·诺依曼模型的范畴,包括神经网络(利用人脑模型的思想作为计算范式)、基因算法(利用生物学和DNA演化的思想开发的算法)、量子计算机(在量子效应和量子力学基础上开发的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的计算机)、纳米计算机(采用纳米技术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和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等。在这些新的体系结构中,并行计算的概念是目前*流行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公共基础课,它以计算机单机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逻辑设计。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基础课“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逻辑设计以及相互连接方式,以便让读者建立计算机系统整机的概念。通过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述,让读者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本书内容丰富、取材先进,在阐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力图给出设计方法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本书在编写上具有四个特色:**,基础性强,知识结构合理,教材内容组织符合《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大纲的要求;第二,取材先进,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指令系统的发展、提高单机系统指令级并行性的措施、总线标准等章节中引入了近几年来较新的计算机技术;第三,符合计算学科的认知理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依据了人们在计算学科领域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认识(理论),再由理性认识(理论)回到实践(设计);第四,每章针对各主要知识点给出了大量的例题,解题过程详细,思路清晰,有助于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各章节后的习题附有部分参考答案,有助于读者自学。
本书中有关cPU的设计电路已通过EDA软件设计验证。在保持CPU整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扩展指令系统、设计新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增加通用寄存器的个数、更新操作控制器的设计等,可设计各类功能强弱不同的CPU,并通过运行机器语言源程序来验证CPU设计的正确性。此部分可作为该课程的综合实践性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做来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