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技术的涵义
根据上述定义,教育技术一方面关注教学资源,这个教学资源包括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物的资源又包括信息资源和媒体资源两个方面;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还关注教学过程,关心信息资源和媒体资源如何有机地融入教和学的过程。因此,教育技术并不仅仅是关于媒体使用的技术,它还是关于教学方法的技术,关于教学设计的技术。另外,有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如何。
首先,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实际上,教育技术学是诞生在教育学母体内
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进步为目的的新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和技术接触的产物,没有这个接触,就没有教育技术学。作为现代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认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等,也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以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离开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另外寻找教育技术学的新方法是不可能的。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关于媒体教育应用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开展关于新的信息环境下教育变革的新内容的研究,探寻如何将教育媒体和信息环境有机、合理地介绍给大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在思路上的重合,说明教育学是教育技术学永远的基础和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教育技术学自觉地吸纳教育方法论的精华,并将之上升为重系统优化的**形态,实质上是将教育方法论融人自己的理论,在开发教育媒体的同时一并研究它的方法问题,使得对教育技术手段的介绍更具有说服力,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育技术关心和准备向大教育介绍的教育媒体群落是多样化的。可能的教育媒体种类从粉笔黑板、口耳相传到以“电化”为特征的教育媒体,然后再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个层次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手段,包括从单机和局域网一直到互联网。就涉及范围来看,教育传播通道所涉及的媒体种类与一般性社会信息传播通道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各自的侧**上。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信息传播通道,都可能成为教育信息传播的通道,都可能为教育事业所用。教学活动本身的特征也决定了它对更丰富的信息源和更便捷的信息通道的永远需求;而教育传播又不同于一般社会传播,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它对媒体的使用方法和思路有所不同。
教育技术学不仅研究互联网这样的先进媒体,而且还把许多注意力放在对传统媒体应用开发的探索上。它尊重因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人的心理适应程度不同造成的差异。它讲究在尊重学习者
…… 教育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既有丰富的应用价值,又有较成熟的理论基础的知识体系。如何在一本教材内把教育技术的丰富内涵大致地给出一个轮廓,使之既能表达出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又能对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给出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借助本书,比较容易地达到教学的既定目标;这些��是本书编写者*为关心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促进了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的编写前后,多次深入普教系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采用独特的编写思路,对国内流行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结构进行了修改,并融进了许多新意。首先,本教材是于2000年开始编写的,并于2001年完成,必然带有2l世纪的气息。其次,本书的编写采用新的编排格局,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集中安排在教材前部,且比较注意表述的科学性与普及性、详略舍取与篇幅之间的平衡,为的是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对教育技术理论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印象,并能让学生将来重新阅读本书时,更容易体会其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希望这种编排方式能够达到预定的目的,也希望这本书在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都能为他人今后的教育技术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经验和启发。
本书从策划到编写,都力求体现出教材的现代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所谓现代性,就是教材内容尽量反映出中等学校中所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新环境,并顺应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适当的瞻前性。本书删除了中学教育实践中基本弃之不用的陈旧内容,为新增内容留出了空间。所谓实用性,就是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强化对师范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强化设备、系统与设施的使用、维护及教具制作方法的研究。所谓系统性,就是本书内容以教学设计为轴线,既注意章节的相对独立性,又注意章节间的相互联系,以使本书的内容、风格统一,保持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