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力和可持续性:总括性意见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利用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潜力有多大,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对此问题,经济理论界和决策层众说纷纭。通过研究,我们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在规模和时间上均超出许多人的预期。一、改革以来的财政政策:从扩张到进一步扩张,从被动扩张到主动扩张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可以从财政赤字是否存在、是否扩大以及财政赤字在GDP中的比例是否提高等方面加以衡量。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扩张性,是从扩张到进一步扩张,从被动扩张到主动扩张。主要表现是:(1)1978~1999年的22年中,我国有19个年份存在财政赤字,15个年份的财政赤字比上年有所扩大。(2)按照中国官方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不包括利息支出)从1979年的135.4亿元扩大到1999年的1759亿元,增长12倍。(3)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1982年的0.3%上升到1999年的2.1%。然而,财政在总体扩张过程中,呈现三个特点:**,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的扩张本质上是被动的,而1998年以来所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主动的和“积极的”。第二,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的主观倾向是适当紧缩,努力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这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六五”计划、“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中均有明确的阐述,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与*初的政策意图有较大差距。第三,即使从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目前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仍没有超过过去20年曾经达到的*高水平。197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4%,仍是迄今为止的*高记录。应当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收支和赤字概念与发达市场经济**不一致。为了客观、全面地分析和比较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需要按照国际标准对我国的财政收支和赤字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国际标准调整测算,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政府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近三分之一,1999年约为21%。尽管与其他发展中**相比仍处于偏低水平,但中国政府集中的收入确实不像原来计算或想像的那样低。当前政府财政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固然要在公平负担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税制,继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规范政府的行为,建立统一预算,对目前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有步骤地纳入预算管理,取消政府制度外、非规范收入,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从债务负担和应债能力角度分析,我国的国民债务负担还比较轻,应债能力还比较强,国债发行尚有较大空间。 1998年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仅为9.9%(1999年为12.7%),外债余额比例为14.9%,加起来不到25%,与其他**相比还是相当低的。而国债余额占私人部门金融资产的比例只有约7%,表明国民应债能力较强。这为今后几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可能性。 3. 从偿债压力和债务依存度方面分析,广义的**财政偿债压力还不是很大,对债务的依存度也不很高,尚能进一步承受一定的债务。但目前的问题是债务集中在**财政,**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债务收入/包括债务还本付息的**财政支出)已经达到60%以上,使**财政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和很高的债务依存度,如要继续增发新债,则应当考虑债务由**和地方适当分担,这样**和地方的预算体制必须有一个大的改革。 4.衡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政府财政赤字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1998年、1999年,**提出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按国际**口径测算,当年政府总收支差额(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9%和2.9%,低于历史*高的1979年(3.4%)。因此,从历史经验看,为了继续拉动经济增长,完全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大财政扩张力度。在分析和决策时,考察财政赤字**规模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着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这一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承受的赤字规模完全可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