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特征
一、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具体是****的个别存在,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文学形象愈具体,就愈个别,也就愈生动可感。概括,是指在具体中进行概括,能表现出人及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在成功的文学形象中,具体与概括是统一在一起的。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院里,何处得秋霜。”诗人通过夸��,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写得具体生动可感,而又概括了封建社会有抱负的文人不得志的苦闷。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封建**地主过着淫逸**的可耻生活,而穷人百姓饥寒交迫,冻死街头。形象地写出封建社会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这也是具体与概括的统一。曹禺在《雷雨》中通过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一家的多重矛盾冲突,揭露这类家庭的罪恶。他说:“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明明是巧合,是作者编的,又要让人看时觉不出是巧合,相信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应该这样。这就要写出生活逻辑的依据以及人物性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必然性来。”的确这样,像周朴园、蘩漪、周萍、四凤、鲁妈、鲁贵等人的性格,富有个性,具体突出,但都表现出“必然性来”。这“必然性”,就是概括在这些形象的具体性中的本质的东西。
**画家齐白石说,画应在“似与不似间”,“似”是形象与实际生活的事物相似,具体可感,“不似”是形象而不是实际生活的摹本,有艺术概括。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文学作品中,有些形象使人感到虚幻,但同样也是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十年前旧版《文学概论》是“经由**教委师范司审议,决定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全国师专通用的”教材,是“一本有不少新意的教材”。八年时间不算短,我国社会的迅速进步和文学事业的兴旺,向文学理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要求我们去解决,反过来,再去指导文学实践,促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这一点看,这本教材,实有必要。现在,经过编写者的全体努力,修订本已经按时完成,即将付印了。修订本与旧本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修订本虽然基本上保持了这本教材的原来的理论框架,分为“文学特性”、“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文学发展”、“文学赏评”五编十四章,但其中有很多新的补充。我们知道,《文学概论>是一门文学理论课程,在我们**讲的当然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作为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文学理论,它是开放的科学体系,吸收了古往今来其他文学理论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并在不断地总结文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建构起来的,因此具有不朽的生命力。修订本紧密联系文学的实际情况,大大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和邓小平文艺思想的阐述,同时以之为**线索,贯串在重写的“引言”和所有重要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