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节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固相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
矿物是经各种地质作用,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单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初的土壤是由岩石经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要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就必须了解与土壤有关的矿物的基本概念。
土壤中的矿物一部分直接来自于地壳中未经化学风化的矿物,也就是说,这类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通过物理风化破碎成大小不同的颗粒,保留在土壤中,这类矿物我们称之为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磷灰石等都是原生矿物。由此可见,这类原生矿物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但不同的原生矿物抗风化能力也存在差异,一般浅色矿物不易风化,深色矿物容易风化。各种原生矿物抗风化能力的顺序是:石英一白云母一长石一黑云母一角闪石一辉石。尽管原生矿物难以风化,但它却是植物*初的矿质营养源。原生矿物在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构成土壤的骨架即土粒,对植物的生长起机械支撑作用。
另一类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风化或在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它们的化学成分和性质都不同于原生矿物,这类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改变了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铁、铝、硅的氧化物及其含水氧化物,如针铁矿、水铝石等。这些次生矿物颗粒细小,具有胶体特性,称之为黏土矿物,能影响土壤的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农业生产和土壤净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影响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由过去的点源污染转向面源污染,污染也由城市污染为主向农村扩散和转移,特别是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但中国在固体废物治理方面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固体废物污染**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
高职环境类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现有的环境类专业高职教材体系中,环境监测、环境评价都是分开编写,各自成书的,内容多侧重于水、大气和噪声,而土壤及固体废物所占篇幅较少,显然与新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编者发现,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两门课程的内容联系比较紧密,土壤与固体废物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打破了以往的教材编写体系,将土壤与固体废物的监测、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糅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教材——《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与评价》。本教材充分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教材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对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