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国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研究方面的进展
陈梦熊院士曾把中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①萌芽阶段(20世纪之前);②初始阶段(1900—1950年),此阶段开始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地下水;③奠基阶段(1950—1970年),在前苏联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奠定了水文地质的理论基础,此时期是中国区域水文地质学与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④成长期(1970~2000年),是中国水资源水文地质学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时期,该时期主要受西方科学技术如系统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水文地质学发展到一个以研究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为**的现代水文地质学。
1.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研究方面的进展
自2O世纪50年代地质部成立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建立了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及有关的科研机构、地质院校。当时驻长春地质学院的苏联专家克里门托夫教授,结合讲学编著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论》、《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学》等教材,成为中国*早的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前苏联许多新的理论还通过许多**学者的著述,不断输入中国,如朗格关于区域水文地质的分区理论,卡明斯基关于地下水的渗流理论,普洛特尼柯夫关于地下水的储量分类与评价,列别捷夫关于灌区地下水动态的预测,以及奥弗琴尼柯夫关于矿水方面的专著等,对中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出版的《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等系列教材主要是针对当时地质院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的。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归并和调整后,原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已被归并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虽然现在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与原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已有很大不同,但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仍使用这些旧教材,授课内容也仍未按新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新的发展形势做明显的改变。为此,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出版一系列规范化教材,以适应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及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根据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组的安排,桂林工学院承担《水文地质勘察》教材的编撰工作。自接到任务后,我们就着手搜集了我国近20年来发表的大量文献和以往出版的书籍,归纳和总结了这些年来我国在地下水资源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及新的勘察技术,根据这些资料编撰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