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承先贤,身任天下
孟子和孔子一样,奉行的是崇古尚贤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他认为,尧舜之后,圣人之道衰败,于是社会动荡,民生悲苦,社会从原有和谐、美好的有序状态堕落为混乱、悲惨的无序状态。而要挽救这种无序的社会,恢复尧舜时的盛世,只有实践“仁义”这一圣人之道。他说:“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己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他斥责杨朱和墨子的思想、认为是充塞仁义的诬民之邪说,宣称要像大禹治水防洪平天下、周公兼狄驱兽安百姓、孔子著《春秋》明大义一样,出来端正人心,灭除邪说。
孟子如孔子“有用我者,���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一样,“自任以天下之重”(《孟子·万章上》),身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抱负。他说:“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孟子•公孙丑下》),他甚至还以一副救世者的姿态宣称:“五百年必有**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实际上,孟子大约自四十三岁起就奔走于邹、齐、鲁、宋、梁、滕等国之间,不断向诸侯王公宣扬自己的仁义学说,直到七十余岁无功而返。尽管孟子的思想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的思想不相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而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被人类所推崇。英国**戏曲家、诗人莎士比亚就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国唐代大书画家颜真卿在《劝学》里也告诫年轻后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的世界里,气象万千,知识的**,云蒸霞蔚。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物质精神高度繁荣的知识经济时代,读书成为了人的心灵与古往今来一切伟大智慧对话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掌握英语和计算机这两张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外,更应该不懈地追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价值和美丽的人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学习习惯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增强文化底蕴的动力之源、精神之柱、进取之路。
这本《理想青年:启明》是华中科技大学“启明读书”活动7年来所涌现出的**读书心得的结集。启明读书活动自2000年开展以来,以“启德明智”为宗旨,提倡的“旧书不厌百回看,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读书法则得到了广大青年学子的认可。同时,“启明读书”活动也积极提倡广大青年学子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青年学子在读书中受益,在读书中成长。8年来,“启明读书”活动共收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累计达5万多份。令我欣慰的是,这些出自华中科大学子的佳作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富有文采。今天,我们将其中**的读书心得结集出版,为广大青年学子献上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为青年学子交流思想、启迪智慧提供平台。
总有一些文字经得起时间的冲刷,在历史的积淀下灼灼发光。我们带着远古的记忆,在书海中寻找,为的是相遇那一刻的惊喜。无数身影固守着文学的孤独和寂寞,守护着心灵的宁静和祥和。
忘却不了那些厚重的经典,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深切感动与震撼。如果没有书本的陪伴,人生如过戈壁,怎能体会“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美丽。让我们在名著经典的滋养下,绽放出思想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