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修德以禳之",反对灭蝗的声浪甚高,唐玄宗也犹豫不定时,姚崇说服了唐玄宗,其关键是八个字,即:灭蝗"事系安危,不可胶柱"。因为武则天之后,唐**政局不稳,动荡了十几年,唐玄宗刚刚上台,这时山东地区(唐朝*重要的传统经济区域)如果由于灾荒发生动乱,就会直接危及政权的安危。正因为看到灭蝗"事系安危",所以,唐玄宗转而坚定支持灭蝗,使灭蝗工作取得成效,从而稳定了政局,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可见,灾害与政治休戚相关。因此,从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政权的救灾状况两方面去探究农民起义的原因,也许会更全面、更确切一些。
其实,农民起义只是自然灾害危及社会的**效应,从自然灾害发生到农民起义,其间有一个过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自然灾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的生产部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古代农业经济是长时期受特定的自然环境影响而发生和发展的。农业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秩序,以精耕细作为核心的生产技术体系,以南稻北谷为主的农作物分布、四季廿四节气的农历以及多种多样的农事习俗,无不打上自然环境影响的深深烙印,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往往被严重的自然灾害所打断和破坏。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农业首当其冲。由于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而经济又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受到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或重或轻的打击,农业经济的盛衰必然导致社会的波动,从而给历史打上特殊的印记。
自然灾害对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习俗等,也会使整个社会处于不安与恐惧之中。简言之,自然灾害会使社会处于特殊的危机时期。如何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危机,使社会恢复正常,继续发展,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提出的严重挑战。在以个体小生产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民众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作为专制统治的**——**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能够集中有限的人力与物力,应对灾害造成的危机。因此,封建**在防灾、救灾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在灾害发生后,民间的互助自救也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历代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多样化的措施。为了预防灾害的发生,**建立了仓储体系和制度,以储备粮食,应对灾害导致的饥荒;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以防止或减轻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