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大量消耗化石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制造工业迅猛发展,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在过去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内就用掉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储藏了千百万年,而短时间内却难以再生的化石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并向大气层排放了巨大数量的温室气体(C02)及其他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例如SO2、NOx等),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节约使用有限的化石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成为人类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认真面对,而又亟需研究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科学家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地球上���质循环的幕后操盘手——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系统。事实上,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一直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维系着地球上*大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包括C、N、O的循环和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无论是农耕社会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主要物质,还是现代工业所依赖的化石资源/能源,其实都源自于太阳能驱动下的生物转化反应。当前,如何利用微生物的丰富酶系和基因资源将地球表面富余的、可以再生的大量木质纤维素原料有效地转化为人类社会有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便成为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技术已经被作为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主体列入了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183787.htm),并得到****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持续和高强度的经费支持,从而掀起了我国生物催化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潮。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知名院校也纷纷为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生物催化工程或工艺方面的课程,但是可供选择的本土教材却很少。除了江南大学孙志浩先生主编的《生物催化工艺学》外,多数为国外著作的中译本,例如《工业生物转化》、《生物催化:原理与应用》。我校自1996年起成立了国内*早的生物催化研究室,1998年起为研究生开设“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后来更名为“生物催化工程”,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并于2003年编写了《应用生物催化》讲义。本书即是在上述讲义的基础上,在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孙志浩教授、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宋航教授、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杨晟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辛嘉英教授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袁勤生教授和严希康教授等生物催化工程教学或科研方面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完成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成稿的数年间还得到了我国**项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973课题**科学家欧阳平凯院士和**自然科学基金“手性与手性**”重大项目负责人林_国强院士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后,还要衷心感谢曾经或仍然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催化研究室工作和学习的潘江讲师、武慧渊讲师、郁惠蕾博士、杨巍博士及其他师生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