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解读天才 天才是一种关系 一些人在生前或死后得到大众的证实,能创造出具有极高价值 的艺术作品、科学作品或其他智力作品。拥有这样的创��能力的人往往被我们定义为天才。若要所做工作得到认可,必须具备某些条件。天才候选人必须能产出、发现、表现出或创造出具有极高价值的东西。如果作品过于前卫,那么人们可能就会忽视或嘲笑它;除非某件作品能保存下来留给后人欣赏,否则它可能永远得不到认可。 如果作者在世时能将其作品公之于众,且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与同时代的人的需求和精神相关,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有机会受到认可。一旦作者离世,即使他们曾获得过高度赞赏,他们的遗作也可能无法出版,莱布尼茨(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他被誉为 17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下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者注,不再单独说明。) 的例子就是如此。有些人至死依 旧默默无名,而他们的作品通常也不会闻名于后世。 天才的头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不同时期欣赏者数量和热情的变化而改变。18 世纪的一位画家威廉·霍加斯认为,米开朗琪罗的某些作品近乎荒谬,但霍加斯之后的一些浪漫主义画家却非常崇拜这位雕塑家。一个人所获得的声誉能持续多久因人而异,这其实取决于他们各自所努力的领域。对于哲学家和数学家而言,他们可能会持续拥有天才的美誉数百年;而由于风格潮流的不断变化, 演员们则会很快被人遗忘 。此外,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天才还取决于其推崇者的可信度。 因此,天才不是一种属性,而是天才头衔拥有者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它基本上表明了社会对天才的期许以及社会对天才的回应。总有一些天才暂时被埋没,但是这世上的天才终将会得到认可。一个天才往往是以这样的方式获得认可:他会*先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再由同行们将他们的判断传递给社会。 有时,一个人会因一时的名气被追捧为天才,可能与其成就没多大关系量毫无关系,反而是与其丰富多彩的生活、适时的曝光以及符合传统意义上天才形象的个性相关,这样社会便会忽略他不够天才这个事实。然而,一个人必须要有其他的原因才能赢得长久的天才头衔,我们关注的正是这样的天才人物。我们所定义的天才以非凡的技艺创造出了对社会有重要意义或有价值的作品。侥幸得到 的意外之作并不能为作者赢得长久的尊重。此外,一个人若是把杰出的能力浪费在琐事上,那么他也无法得到认可。根据我们的定义,**的能力、价值重大的作品以及高度的社会认可才是成为天才的基本要素。 疯狂者与忧郁者:从古希腊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 人们对于天才的传统观点源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将伟大的能力与抑郁症联系起来:“所有在哲学、政治、诗歌和艺术方面的杰出人士显然都是抑郁患者。”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来,天才诗人们都是疯狂的。苏格拉底曾说:“只有在灵感迸发且失去理智时,诗人的创造力才得以显现。”柏拉图则认为:“理智之人的诗歌永远都比不上疯子的创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马西里奥·费奇诺将亚里士多德的抑郁天才概念与柏拉图的灵感躁狂概念联系起来。他是将天才与现在所公认的躁狂抑郁症联系起来的**人。 虽然 18 世纪的理性主义者推崇理智和聪明之人,但他们依旧认为绝顶聪明源于暂时性的精神错乱。诗人狄德罗说:“这些沉默寡言的忧郁患者之所以拥有超凡的、如神般敏锐的洞察力,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产生了暂时性的紊乱。人们也许会注意到这些紊乱是如何让他们的思想变得忽而崇高、忽而疯狂的。” 浪漫主义天才:典型的躁狂抑郁患者 小说家乔治·桑认为:“天才和疯狂相差无几。”浪漫主义者热衷于天才,也喜爱疯狂。查尔斯·兰姆(英国散文家。1796 年,兰姆的姐姐因精神病发作,杀死母亲。由于姐姐的精神病经常周期性地发作,他便承担起了照顾姐姐的义务。兰姆本人也有一段短时 间的精神错乱,可怕的精神错乱是他终身的阴影。) 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柯尔律治,在发疯之前,你连做梦都体会不到那些崇高且狂野的幻想。” 其实兰姆无须向他显摆炫耀,因为柯尔律治本人就是个瘾君子。柯尔律治的许多浪漫主义同伴也常常通过使用酒精、**,甚至用挨饿、干渴和疾病来压制理性。他们通过停止熟悉的思维模式来寻找灵感。艺术家们认为幻觉是*容易产生灵感的状态。 诗人拜伦曾说:“人只有在喝醉时才会变得理性。*美好的人生不过是醉生梦死。”对诗人兰波来说,写诗和使用**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他活在错觉和幻想中。他觉得工厂看起来像清真寺,马车在空中飞驰而过。许多浪漫主义者都抱怨他们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所以他们会依赖**和酒精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浪漫主义者眼中,天才的概念包含了诸多躁狂抑郁的症状,这种想法似乎源于卢梭、拜伦和歌德等患有躁狂抑郁症的重要浪漫主义人物,以及其他许多患有这种疾病的浪漫主义者。根据浪漫主义者的观点,如果没有躁狂抑郁症带来的博大而强烈的情感,就没有天才的诞生。作家歌德曾感叹道:“我无法总是怀有如此饱满强烈的情绪,没有这样的情绪,我便一无是处。”作家雨果曾说:“诗 人究竟是什么?诗人是拥有强烈感情的人,他们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情感。”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浪漫主义前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作曲家、浪漫主义天才肖邦的描述或有些许夸张,但他确实例举出了浪漫主义者所期待的某些躁狂抑郁症状:“肖邦拥有……强烈的激情,这是一种奔放的天性……每天早上,他都重复着开始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强压自己的愤怒、炙热的仇恨、 无尽的爱恋、悸动的痛苦和狂热的兴奋。为了能撑下去,肖邦会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这样的疯狂状态是为了……让他在其中找到某种痛苦的幸福感。”作家卡莱尔坚称,天才会经历躁狂和抑郁两种**体验:“伟大的灵魂……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 浪漫主义者延续了古老的传统,将严重的抑郁症与天才联系在一起。李斯特在给他的竞争对手瓦格纳的信中写道:“阁下之伟大正是阁下之痛苦,两者密不可分。”浪漫主义者也会追寻躁狂的迹象,比如激动和亢奋。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天才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他们是如何像疯子一般经常处于持续不安的状态之中。”弗朗西斯·高尔顿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将灵感与另外两种躁狂症状,即思维奔溢和一意孤行等同起来。他写道:“如果天才意味着纷涌而至的灵感或思想……又或是为了实现任何特定的目标而产生的过度和强烈的欲望,那么这种状态便与精神病患者的幻听、癫狂或偏执的状态十分接近。” 尽管浪漫主义到 1889 年已经渐趋衰落,但它关于天才的观念在当时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剧作家安东·契科夫认为,没有强烈的情感,以及没有失眠和**这两种躁狂症状,就没有天才的诞生。他坦言:“我缺乏必要的激情,因此我缺乏文学天赋……我心中的火焰燃烧得平淡而沉闷,它从不爆发,也不咆哮,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未在一晚上一口气写出五六十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