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道教:生死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道教:生死学

  • 作者:(中国台湾)郑志明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80211715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66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道教生死学》本质上是一种重视人体生死的宗教,重视生命的养生与送死,特别重视身体的修炼。道都庞大的教义体系是离不开与生死学的关系,要求真实面对生死的课题,是以人体作为媒介,发展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特殊宗教形式。道教对生命的关怀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经验的累积,有著丰富人体修道的神学体系,重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精神地位,是落实在身体的锻炼功法上,大谈养生与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经由修养可以达到精神不死的境界,认为人体能以长寿的养生工夫,契入到道的长生境界,完成了人体与道的合一愿望。
    文章节选
    第二章 《老子》的**观
    一、前言
    老子思想基本上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存在体证,虽然可以运用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文化情境之中,但是其根本的关怀,还是在于实现与证成生命圆满的存有意义与价值。主要是建立在形上学的宇宙论上,推求到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决定与自己生命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立足点。这是一种对生命存有的文化**,关心的不是个体外在生理形式的病痛与灾难,而是从宇宙法则的**关怀,扩充人的主体生命在天地运行秩序中的对应之道。这种**的观念,从人类生理自然的欲望与本能中,领悟到生命存有的形上作用,以心灵层面自我调适来维护与保养机体的正常运作。
    老子对“身体”的看法,不是从生理的本能处来说的,而是从生命精神领域扩大了存有的内涵,以物我的泯除,达到身心灵的整体和谐。“身体”只是生命象征,不等于整体的生命,若执著于身体将导致于生命��的萎缩,失去了内在自我创造的无限能量。老子主张对“身体”作形上性的思考,从“无身”、“后其身”与“外其身”等观念,追求不受欲望所指使拨弄的主体生命,是超越于自然生理与心理之上的智慧观照,“身体”不只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从有形的躯体升华到无形的心灵,肯定人性自我超越的创造本能。**的对象除了身体以外,心灵方面的诊断与**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课题,从精神的会通,来导引出内在生命力的展现与发挥。 道教本质上是一种重视人体生死的宗教,重视生命的养生与送死,特别重视身体的修炼。道教的理想是追求“长生不死”与“肉体成仙”,但是这终究只是一种愿望,真正落实的是以学道积道开发出各种成就人体的修持理论与工夫。道教庞大的教义体系是离不开与生死学的关系,要求真实面对生死的课题,是以人体作为媒介,发展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特殊宗教形式。
    道教对生命的关怀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经验的累积,有着丰富人体修道的神学体系,重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精神地位,与中国哲学有相互传承与发扬的关系,不过道教真正吸引民众不在于深奥的天人理论,而是各种人体修持的密诀与工夫,是落实在身体的锻炼功法上,大谈养生与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经由修养可以达到精神不死的境界,认为人体能以长寿的养生工夫,契人到道的长生境界,完成了人体与道的合一愿望。
    道教生死学的内容是极为丰富,不是一本小书所能穷尽,本书先从点到线作整体性的展开,期待未来能继续研究,不断地进行面的扩充,如此,则寄望于有第二卷、第三卷的续篇,来深究道教各种养生送死的理论与工夫。
    目录
    **章 绪论——道教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神”与“人”的一体性
    三、养生与医学
    四、阴阳和气的房中术
    五、导引与气功
    六、存思与内丹
    七、祝由与符咒
    八、结 论

    第二章 《老子》的**观
    一、前言
    二、《老子》的身体观
    三、《老子》的病因说
    四、《老子》的诊疗法
    五、结 论

    第三章 《庄子·齐物论》三籁说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何谓三籁
    三、三籁与吾丧我
    四、二与一为三
    五、结 论

    第四章 道家思想在安宁疗护上的运用
    一、前言
    二、道家思想对临终者的灵性疗护
    三、道家思想对安宁疗护工作者的灵性照顾
    四、道家思想对当代安宁疗护的启示与作用
    五、结论

    第五章 《太平经》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从“两为一合”到“三合相通”的天人思想
    三、“重人贵生”的生命关怀
    四、“自爱全形”的人体修炼
    五、“端身靖神”的救生死之术
    六、“守一明法”的心灵**
    七、结论

    第六章 葛洪《抱朴子》内篇的**观
    一、前言
    二、仙人的自我**
    三、**养身观
    四、术数延命观
    五、结 论

    第七章 《阴符经》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人与天地一体
    三、人与神一体
    四、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实践
    五、结论

    第八章 《养性延命录》的生命关怀
    一、前言
    二、“人”与“道”的生命关怀
    三、服食养生
    四、服气养生
    五、按摩与导引养生
    六、房中养生
    七、结论

    第九章 道教科仪音乐的生命关怀
    一、前言
    二、传统乐舞歌文化与道教科仪
    三、道教科仪的神圣作用
    四、道教科仪音乐的神人交感
    五、结论

    第十章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老子神人说
    三、道法与修持
    四、人身与成神
    五、人鬼神一体
    六、结论

    第十一章 《灵剑子》“内丹”说的生命修持观
    一、前言
    二、《灵剑子》的服气说
    三、《灵剑子》的行气程序
    四、《灵剑子》的阴骘说
    五、结论

    第十二章 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篆法派的生命修持观
    一、前言
    二、以“我”为主体的道法观
    三、与养生结合的修持法门
    四、法术施行的人文关怀
    五、结论

    第十三章 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受理学影响下的心性观念
    三、心性观点下的鬼神说
    四、对道教文化的继承与重构
    五、结论

    第十四章 王道渊《性命混融论》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从性到性命混融
    三、从性命混融到性命双修
    四、从性命双修到三教相混
    五、结论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