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亚洲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朝阳初升之地
苏美尔文明重见天日
在今天伊拉克境内的波斯湾顶端,有一个名叫巴士拉港的城镇,它曾是奥斯曼帝国的边防重镇。1877年,一位名叫欧���斯特·德·萨尔泽克的法国外交官在这里任副领事。他终日骑马、打猎,日子过得单调无趣。为了找寻生活乐趣,他决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圣经》里经常提到的亚述王国和巴比伦王国,就诞生在巴士拉港附近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士拉港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处,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正处于两河之间。在希腊语中,“美索不达米亚”的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萨尔泽克对古代文明有着浓厚兴趣,他打算亲自去感受一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奇迹。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源头都在亚美尼亚高原,是西亚*重要的两条大河。底格里斯河全长1950千米,流经土耳其进入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全长2750千米,经土耳其、叙利亚也流入伊拉克。两河在古尔奈汇合后称阿拉伯河,上游在伊拉克境内,下游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阿拉伯河长约200千米,河口宽约800米。两河流域总面积达1048万平方千米,中下游河水主要用来灌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船只航运主要在底格里斯河,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的巴士拉港口。
这时,巴格达来了一位法国邮电部局长,他告诉萨尔泽克,自己在检测电报线路时偶然发现了一处泰罗遗址。泰罗遗址位于巴格达东南部250千米处,那里有大量刻着古代文字的砖块、圆锥体石块以及一尊男性雕像。这些都让萨尔泽克兴趣大增,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泰罗遗址位于一条干枯的运河堤岸上,由许多连成一片的土墩构成。萨尔泽克在这里挖出了大量精美的雕刻品,如刻着文字的泥版、坛子及圆筒印章等。这些雕刻品和其他艺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
人们从这些挖出来的泰罗艺术品推断出,曾有一种年代更为久远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大概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初,比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出现得都早。而苏美尔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早出现的一段文明,它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苏美尔文明遗址里到处都是残砖断瓦,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重重困难。考古学家们费尽心力,终于挖出了一些庙宇、宫殿和居民住房等建筑。这是一个城区结构复杂的世界,各种建筑物呈脉络状分布,和今天近东的集市结构差不多。
在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记录古代苏美尔人思想和应用科学的泥版文书,保存得相当完整。在人类历史上,古代苏美尔人是*早使用符号来记事的人,他们创造的文字叫做“楔形文字”。另外,在他们的某些神话里,经常会出现和《圣经·创世纪》中相吻合的内容。
苏美尔的创世神话称,神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并用黏土捏成人类,之后在第七天休息。这些都和《圣经》的“创世说”十分相似。
苏美尔神话里有一片光明的净土,这里没有疾病和死亡,是水神恩奇和地母女神宁胡尔萨格幸福生活的地方。宁胡尔萨格曾创造了八种珍贵的植物,但恩奇却趁妻子不注意时把它们都吃掉了。宁胡尔萨格十分生气,便和恩奇分道扬镳。后来,恩奇的身体有八个地方患病,宁胡尔萨格不忍心对他置之不理,就造了八个痊愈女神出来,为丈夫治病。其中有一个女神名叫“宁梯”,她是肋骨女神,又称“生命女神”。在圣经故事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人类之母夏娃,这和“生命女神”的故事如出一辙。
在苏美尔楔形文字里,“伊甸”意为“没有耕耘过的土地”,“亚当”意为“居住在原野上的人”。《圣经·创世纪》里说:“从伊甸流出河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出四条支流。”这四条支流就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但是学者们一直不能确定基训河和比逊河到底在哪里。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扎林斯教授认为,基训河就是今天的库伦河,从伊朗发源,*后注入波斯湾;而比逊河现在已经变成一条干枯的河床了,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沙漠中。扎林斯又据此推断出,伊甸园的位置是四条河流在波斯湾地区的交汇处。他还
说,在7000年前的冰川纪时期,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致使伊甸园沉到了波斯湾海底。如果伊甸园真的存在,那么扎林斯的观点和《圣经》中描绘的伊甸园地理环境*为接近,可以说是*有说服力的。那时候,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蜿蜒曲折、浩浩荡荡地自西北往东南流淌,灌溉着苏美尔的土地,养育着沿岸居民。而关于伊甸园的种种传说,可能就是从物产丰饶的苏美尔来的。
两河流域南部是苏美尔人的主要居住地。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在这里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从事各种农业生产,并结成氏族公社。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发展得相当繁荣,后人称之为“欧贝德时期”。人们从欧贝德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当时的农民已开始用满足自给后盈余的粮食来交换其他物品,这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早的社会分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一个地方聚居,村庄渐渐发展成了城市。
欧贝德文化
欧贝德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300年至前3500年间,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及今天沙特阿拉伯东部地区,是西亚铜石时代文化。当时,欧贝德人已掌握了先进的人工灌溉技术,学会了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农作物。另外,他们还饲养牛等牲畜,并从事渔猎活动。这里的小城镇多以神庙为**而建,房子相当简陋。在丧葬方面,人死后多是仰身直肢而葬,幼儿则放于陶容器中下葬。陶器制作得比较粗糙,多是用黑、绿、棕等颜色的动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的单色彩陶。
欧贝德人还制作陶塑,如人物雕像等,一些陶塑人物小雕像是裸体的,有一个蜥蜴状的头。人们的生产工具主要是陶制的镰、斧和石制的锹、矛等。在其他欧贝德遗址中,人们还挖掘出了一些铜制品。
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的乌鲁克人已经开始用土砖来建造房屋了,而其他地方的人还是以简陋的洞穴或小屋为住所。乌鲁克城有上千人口,社会等级分明,已出现了职业官吏和神职人员,统治者是政界和宗教界的上层人物。
苏美尔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到奴隶制城邦的**时期,先后有12个独立的城市**出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国王。这些城市**面积不是很大,仅包括**城市及周边农村。城市人口也不是很多,少的只有两三万,*多的也只有十几万。城市以神庙为**,建有王宫及城墙,是世界上*早的城市。
苏美尔文字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文字的产生及广泛应用,很快泥版文书也跟着出现了。与此同时,灌溉设施、土木工程、金属加工等技术也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可以说,世界文明*早的萌芽就是在苏美尔出现的。
列国纷争与政权更替
据专家推测,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至前2250年间。这一时期,由于河水长年泛滥,两河沿岸地区的土壤因此变得越来越肥沃。在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两河流域地区被称做“肥沃的新月地带”,也就是《圣经》里的“希纳国”。但是在当时,苏美尔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城邦之间相互争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战争不断。这一时期的苏美尔曾先后被基什、乌鲁克和乌尔人所统治。
在众多城邦中,乌尔城的实力相对比较强,建立了乌尔**王朝。其经济繁荣昌盛,军队战无不胜。但是到乌尔第二王朝后期,乌尔对邻近地区逐渐失去了控制力,军事实力也逐渐削弱,乌尔王国渐渐走向衰落。
苏美尔城邦之间的战争越来越专业化,出现了新的作战武器,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这时,强大的拉格什成为了新霸主,他们发明了一种能使军队防御力大大提高的大盾牌。但是,拉格什的统治并不长久。不到十年,拉格什的宿敌乌玛就推翻了它。
乌玛的路伽尔(“路伽尔”是王的称谓)扎吉西率领军队洗劫了拉格什城,之后又占领了乌鲁克城,并把首都定在了这里。从此,平原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划归到了扎吉西的统治之下。这一切让他豪情万丈,他炫耀说:“从波斯湾开始,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直到地中海,这片广阔的大地都是我的领土。”
就在此时,平原中南部各城邦仍然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残杀,而北方闪米特族有一支阿卡德人已经开始悄悄地壮大,这让如日中天的乌玛始料未及。阿卡德人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城邦,叫“阿卡德”。阿卡德城的首领萨尔贡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他亲自率军南下入侵乌玛。
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阿卡德军队以势不可挡的威力攻占了乌鲁克城,萨尔贡活捉了扎吉西,并用他来祭献主神。之后,乌玛、乌尔等许多城市先后被攻破。阿卡德军队*后“洗兵器于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于公元前2340年建立起一个大帝国。自此,两河流域长达1000多年的战争时代结束了,而阿卡德帝国是两河流域**个统一的独立政权实体。
在纳拉姆辛统治时期,阿卡德王朝进入了鼎盛阶段。纳拉姆辛是萨尔贡的孙子,自称“世界四方**”。据史书记载,纳拉姆辛曾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打败了九路敌军,俘虏了三个国王。
到了纳拉姆辛的儿子执政时期,阿卡德王朝的危机出现了。统治区内暴动不断,苏美尔城邦开始叛乱,奴隶也不断制造事端,阿摩利人和古梯人大举进攻西部和东北部。公元前2220年左右,阿卡德王朝在古梯人的进攻下土崩瓦解,首都阿卡德城被毁,人们至今也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在哪里。
事实上,古梯人没有能力用强权来统治苏美尔地区,他们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大。于是,苏美尔各城邦又有了重新复兴的可能。20年后,古梯人被*先起来反抗他们的乌鲁克人逐出了苏美尔。
乌鲁克人雄心勃勃地准备一统疆域。但是,南部有一个强大的乌尔城正悄悄地积蓄着力量。乌鲁克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一个潜在的敌人。没过多久,乌鲁克和乌尔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结果,乌尔军队战胜了乌鲁克人,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开始了他们辉煌的统治时期。
乌尔纳姆是乌尔第三王朝的创建者,也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人。他曾在乌尔高大的城墙上抒发自己的豪情:“看莽莽大地,谁是霸主!”乌尔纳姆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府来管理**,并对国王负责,比萨尔贡王朝的组织更为严密。
乌尔王朝在乌尔纳姆的儿子苏吉利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但到后期就开始衰落了。经济逐渐衰退,社会动荡不安,在经历了五代的风雨飘摇之后,终于在公元前2006年被埃兰军队推翻。埃兰军队俘获了国王伊比辛,乌尔王朝自此土崩瓦解,而曾是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苏美尔也消失了。
乌尔女王的丧葬之谜
考古学家曾在1927年至1931年间,于乌尔遗址挖出了16座王室坟墓。他们惊讶地发现,乌尔女王淑巴德下葬时有大量的殉葬者,因为她的陵墓里到处堆积着殉葬者的尸骨!
陵墓的过道里是一些侍卫,他们的头颅已经完全销蚀,身边放着铜制的头盔和长矛,从中可以看出乌尔王朝曾经的辉煌。沿着坟墓的墙壁坐着几列穿着礼服的宫女,她们就是这样坐着死去的。队列的末尾是一位男乐师,手里握着牛头竖琴。尽管殉葬者人数众多,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殉葬者生前并未遭受过暴力侵害,他们身上没有丝毫暴力侵害的痕迹。
因此,人们推测,这些殉葬者是自愿给女王殉葬的,他们是自由人,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强迫。人们对这种推断感到震惊,为什么5000年前的人们有如此虔诚的信念呢?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信念呢?另外,在当时的两河流域,即使是强迫这么多人来做殉葬品,也需要拥有无上的权威,而这样的君主就当时来说也是****的!
从此以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陆续出现了许多王国,这些王国都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一大批苏美尔城市如拉格什、乌玛等逐渐没落并日益荒芜,*后竞变成了废墟。但是,后来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继承了古苏美尔文明的精髓,使历经劫难的古苏美尔文明继续流传了下来。
灿烂辉煌的城邦文明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有许多不同的种族,各个种族的语言和文化也大不一样;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可分为许多时期,各时期之间毫无关联;从地理环境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从没有真正统一过,也没有出现过长期存在的大城邦。但是,这里的人们在关于世界起源和秩序的问题上,认识却是相同的,他们的价值观也一样。
社会结构
城市是构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基本要素。每个城市都有一位主神,而城市是附属于主神的一种神圣存在物。事实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结合体。
在初期,神庙是苏美尔城市的**,粮仓、账房、手工作坊、司法机关和档案馆等机构都集中于此。后来,神庙发展成一种带阶梯的塔庙,并且形成了围绕长方形庭院而建的建筑群。拱顶是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发明的,乌尔王陵和铁尔阿勒利马遗址中都有它的影子。除了神庙以外,王权的发展又导致了王宫建筑的出现,如马里王齐姆利里姆和亚述帝国诸王的宫殿等。这些王宫建筑规模宏大,装饰豪华,充分显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时,寺院和国王拥有的财富*多。不过,在土地投资、手工业投资、商业冒险和放债活动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私人资本。普通老百姓的谋生手段主要是种地、养牛、打鱼、经商以及制作各种工艺品等。每个城市都有石匠、铁匠、木匠、陶工和宝石匠等一大批手工艺人。手工艺品主要在自由市场上出卖,买主支付货币,或用和货币等值的实物来交换。人们通常用银块或银环来充当货币,并用称来称分量。
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农作物的收成密不可分。农田主要位于城墙的外面,大部分都被国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以大地产的形式占有。这些占有者将连成一片的土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份地,分配给为他们种田的农人,连种子、农具和耕畜也一并分配。农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行经营这些小份地,将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上缴给寺院、宫廷或地主。
文字与文化
苏美尔人在管理土地时经常需要记账,记账工作是由书吏来做的,他们要记录收来的地租、牲畜的头数、牲畜的饲料量、播种所需的种子量以及关于灌溉的所有事宜等等。书吏的笔是一根尾端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秆,他们用这根芦苇秆在泥版上画一些线条简单的牛、羊、谷物、鱼等图案,然后将泥版烘干,使这些图案可以保存下来。这种文字形式就是后人常说的“楔形文字”。从本质上讲,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为了方便经营管理而发明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某种智力活动的产物。
早期的楔形文字还只是一种象形符号,还没有成为可以准确表述语言的工具。这些象形符号主要用来记录物品的数量、种类及物品的主人,但是也只限于具体的名词和数词。一直到公元前3000年初期,少数象形符号才开始表达音节,并可以借助拼音来表达人名、抽象名词和语法虚词等,渐渐演变成一种完整的文字形式。
公元前2500左右,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借用楔形文字来拼写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了阿卡德文字。后来,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也开始使用阿卡德文字。随着巴比伦和亚述这两个**的日益强大,阿卡德文字又发展成了古代近东地区通行的国际文字。
闪米特人
闲米特入又称“闳旗人”、或“塞姆人”,是一支游牧民族,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相传《圣经》中诺亚的儿子闪是闪米特大的祖先。事实上,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今天,在中东、北非地区生活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只不过他们已经阿拉伯他了。闪米特语是从中东印欧入的语言、文化中分出来的一个分支。闪米特语族包括古代的阿卡德语、亚述语和巴比伦语,而后两种语言正是从阿卡德语中延伸分化出来的。此外,现代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亚拉姆语、希伯来语和马耳他语等也都属于闪米特语族。
为了更好地适应繁杂的社会生活需要,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在发展文字的同时,还发展了数学等一些有用的学科,创造出了多个“世界*早”:他们*早开凿出运河、用驴子拉轮车、用芦苇和木头造船,*早发明了砖拱技术、犁和铜钉子;他们*早使用独特的六十进位制,按照阴历把一年分成12个月,用闰月来补足欠缺的天数;他们*早掌握四则运算方法,会使用平方根、立方根公式;他们还发明了世界上*早的啤酒、肥皂、餐叉,种植出世界上*早的小麦和大麦……
除此之外,苏美尔的造型艺术品如壁画、镶嵌画、石雕、泥塑、浮雕、琉璃砖、滚印、青铜器及金银器等,制作水平也相当高。例如。乌鲁克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的石雕浑厚质朴;阿格拉布遗址女像、马里书吏伊比希雕像及乌尔王陵动物塑像等栩栩如生。滚印上的浮雕多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这些浮雕后来渐渐发展成了一种记事文体。
滚印**的时尚潮流
滚印是一种圆筒或圆柱形的印章,多用石头制成,也有用象牙、玻璃或牛骨制成的。这些滚印制作精美,有的上面只刻文字或图案,有的文字和图案兼具。在古代,刻有文字的滚印是美索不达米亚人身份的象征。它出觋在楔形文字之前,伴随着楔形文字一起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曾历尽千辛万苦,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了长达7年的开拓性发掘工作。回到欧洲以后,他把一套制作精美的滚印项链和耳环送给妻子,作为结婚礼物。后来,越来越多的亚述文物被运到了欧洲。在这些亚述文物的影响下,一种被称为“亚述复兴。的装饰风格出现了,在当地引发了一股强烈的时尚潮流。
宗教信仰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信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他们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连年泛滥早就习以为常,只是无法预见河水泛滥的具体时间及程度。在他们看来,洪水之神尼诺塔是一位极其恶毒的神,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描写洪水的诗句:“猖獗的洪水呀,没有人能和它对抗,苍天为之颤抖,大地为之动摇。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却把它们淹没……”
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常年洪水泛滥和外族入侵的威胁下,形成了一种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的人生观。他们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人的寿命极其短暂,无论他做什么,*终都将走向虚无。”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服务于神,人的命运由神掌握,而人无法预测神的意志和行为。
为此,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预测未来。一种方法是通过解释那些奇奇怪怪的预兆来预测未来,尤其是释梦;另一种是通过检查动物的肝脏来占卜吉凶,也叫“剖肝占卜术”。此外还有占星术,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天体运动取决于诸神的意志,他们相信从天体运动规律中可以洞察到神的旨意,从而决定自身的行动方向。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开始探索和记录天体运动了,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资料,这对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每个美索不达米亚人都有一位专属于自己的神,他们把这个神尊奉为自己的心灵导师。在他们心目中,这个神可以将他们的愿望传达给那些相隔遥远、不能直接通话的大神们。
充满悬念的起源与衰落
综观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可以发现,两河流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来自北方的印欧人与来自南方的闪米特人,为了争夺这块肥沃的土地展开了数千年之久的战争。但是,*早创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苏美尔人,似乎既不属于印欧人,也不属于闪米特人,这一点让人觉得十分奇怪。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编著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一书,他在书中说:“苏美尔人到底是什么人,起源于哪里;他们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的居民,还是在更早的居民留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至今也不清楚。”
在苏美尔地区,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遗物*早也是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没有发现旧石器或中石器时代的遗物。大约6000年前,苏美尔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沼泽,波斯湾也延伸到了内地,致使人们不能在这里居住。人们据此推测,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时,苏美尔人才从其他地方移居到了苏美尔地区。
*早使用“苏美尔人”这一称呼的是闪米特族的阿卡德人,并不是苏美尔人自己,苏美尔人自称“黑头的人”。据考古资料记载,苏美尔人虽然个子不高,但十分强壮,他们圆颅直鼻,没有须发,这一点和后来移居苏美尔地区的闪米特人不一样。闪米特人脸长鼻钩,且多须发。关于苏美尔人的来源,一直以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