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突围
挣脱生命的束缚(俞敏洪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有持久力的拼命。
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子前堵后追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会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社会地位的改善(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而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如果说一般人的生命奋斗过程就足以令人感动,那另外一种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而创造出奇迹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做到了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但*后写出了令人颤抖的美丽文字;贝多芬在失聪之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手指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这些人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之后,放飞了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在中国那些聋哑女孩跳出的千手观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人们对于美丽的神经。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听不见了,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阅读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好的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懂学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这样的人称作是带着束缚跳出了*美丽舞蹈的人。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我在学习单板滑雪时对于这一点体会尤其深刻,单板滑雪必须把两个脚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来就会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你会摔得鼻青眼肿,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慢慢发现,单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在你脚下运用自如;借助单板,你已经可以翻滚腾挪,飞驰向前,为生命留下一连串的潇洒和美丽。
在北大看季老“示众”
季羡林先生95岁华诞,总理都去301慰问。在电视上看老先生气色还不错,真希望他老人家寿比南山了。
我在北大英语系当学生的时候,外语学院尚未成立,英语、西语、东语、俄语各立山头。但“天下学外语的是一家”,几个语言系不仅公共课一起上,连踢个球也搞个“语言联队”啥的,即使这样,也避免不了被物理化学或者生物这种充斥着荷尔蒙过剩的男生大系灌个6:0。
季老先生那个时候已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我们上课时,老师经常说,东语系有个国宝级的专家,他懂一门没多少人懂得语言叫sanskrit。按wikipedia的说法,只有6106人作为**语言(1981年普查)194433人作为第二语言(1961年普查)。这话极大地刺激了大家学好自己的专业——英语——的决心,英语,全世界有好几亿人说呢。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大,远没有现在这样成为大众传媒的焦点,而搞学术研究也没有现在这种曝光率。这反倒让我们在校园里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大家,毕竟,他们可能没有现在那么忙。
90年代初的北大,也是学生社团蓬勃兴起的时候,后来**的爱心社,山鹰社似乎都在那时成立。随着小平南巡的号角,北大的南墙也被推倒来建铺面,而学校里学生社团更是紧跟深化改革的春风,大搞各种活动。一时间海报满天飞。印象*深刻的是各路英语学习社团打着“观摩英语听力”的旗号,开始在电教占教室,放《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本能》之类的片子,每人收费2元,观者甚众。
活动多了,有些社团薄弱的组织能力就被暴露出来。记得是一个春天的晚上,某社团请了季老在办公楼礼堂作讲座,题目无外乎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比较之类。北大办公楼礼堂,古色古香,不少影视作品都借此重现过一些个历史场景。那天我去的挺早,占了前面的位子。离讲座开始不到十分钟的时候,季老到了,他没有坐下,而是站在台上,看了看底下的同学,就准备开始了。可是这个时候,讲座的组织社团才突然发现,并没有准备话筒和扩音设备。办公楼礼堂,上下两层,一层就能坐几百人,让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扯着嗓子喊,这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社团的头头顿时慌了手脚,快步冲上台,在季老耳边低语几句,估计是请老先生稍等片刻,自己返身冲去搞设备了。底下的听众开始骚动,我仰头看了看季老,只见他依然沉静地站在那里,两手垂着,没有一丝的焦躁、不安、甚至无奈。过了5分钟,话筒依然没有拿来,有的同学眼看讲座要泡汤,便开始退场,场面更加嘈杂。季老依然站在那里,那么沉静,自然,放松。突然,他说了句什么,**立刻安静了下来。季老的声音非常洪亮:“鲁迅有本小说的名字叫《示众》,看来今天我是来这里示众的”,**一片哄笑,他随后又让大家不要着急,耐心再等一会。台下的人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那场讲座讲了什么,甚至讲了没讲,我现在已完全不记得了。留在记忆中的只有一个喧嚣的会场,古色古香的讲堂,和一个沉静如水的老人。
天分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每次读金耀基先生的《剑桥语丝》,我总要细细品味那篇“剑桥一书贾”,让心灵一次又一次重温他笔下饱含真情流淌出的那些“充满人间温暖与尊严的故事”。我虽尚无缘份走进梦中的剑桥,金先生的文字却让我开始思索剑桥何以能是剑桥。
金先生说,剑桥人对所有地位显赫的“剑桥之子”固然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感念和爱戴,就是对在世俗眼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对剑桥做出过贡献的人也同样肃然起敬:
一位负责大学打字室工作的少女,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十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美丽和青春化作打字机上的一个个单调的字符,敲出了生命的星光,成为剑桥有史以来**位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女性;
一位石匠,默默无闻,一斧一斧地凿击,把一生的心血融化进剑桥宏伟建筑的石块中,让生命的坚毅变成永恒,剑桥人感念他,授予了他同样高的荣誉;
一位旧书商在剑桥经营书店,为剑桥学子提供了无数精神食粮,四十年风雨无阻直到生命的时钟走到了*后一刻。剑桥人感念他,破例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名义为他出了纪念文集。
剑桥何以能是剑桥?因为它能从生命的平凡中见出不平凡来,或者它能把生命的平凡硬是锻造成不平凡。剑桥的这些迷人的故事让我真正领悟了思想家伏尔泰的话:天分乃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法律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范猛)
一说到美国,马上都会想到自由。
1865年,法国反奴隶协会主席提议,在法国本土为美国独立100周年建造一个自由纪念碑。建筑师巴托尔迪于1870年开始为雕塑打初稿。石膏模型被美法联盟认可后,巴托尔迪团队就在1875年11月开始工作。骨架重达120吨的“自由照耀世界”在 1884年7月4日巴黎的一次仪式上送给了美国,然后它被分别装在241个板条箱里漂洋过海,重新组装起来,于1886年10月放置在了自由岛上。今年是自由女神像120周年。
自由女神照耀了美国这么多年,可生活在这个自由的国度究竟是什么滋味?
在美国,售报机是一个铁盒子,所有的报纸都在里面,放一个硬币就可以全部打开,取一张之后再关上。这样的设计,按照我们的想法根本行不通的,三下五除二不就被人拿走了吗?但这是按照美国的国情设计的。据说,在唐人街就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售报机,一个硬币只能拿得出一份报纸。
还有,几乎所有的州法律,都不允许卖酒给21岁以下的年轻人。执法是很严的,所以即使是年纪大的人买酒,也许都会被要求出示ID。如果让警察看到一个21岁以下的年轻人从你这里买了酒,你肯定得去法庭。我的同事,他们晚上一起去一个酒吧喝酒,其中一个女同事就被要求出示证件,因为她看上去很年轻。
日本也有相同的法律,当时跟一个日本年轻人聊天的时候,我说,你们**也太不自由了,连喝酒吸烟的自由都没有,竟然有这么严格的年龄限制。他很诧异地问:“你们**没有这种规定吗?”我回答没有时,他还是理解不了。我说,我们**的家长会对孩子有限制,而且孩子也会认为很小的时候吸烟喝酒不好。
我发现,中国人乐意进行道德判断。我们常常以“好”与“不好”这样的词汇来界定很多事情。跟美国人聊天的时候,会发现他们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说“合法”与“非法”。
所以美国的法律多如牛毛。有**,我们晚上到达了华盛顿,大家晚上都想让司机开车带我们出去转转。可导游说,司机今天的公里数已经用完了。我们说,反正是我们包的车,晚上我们要求出去玩的自由都没有吗?原来,法律对于司机每天的工作量是有严格规定的。早上准备出车时,导游会在司机的记录上写下出发时间并签字,结束行程时也是一样的程序。制度已经形成,好像大家就不愿意为了几个公里数而触犯法律了。
原来,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为代价的。
用汗水来捍卫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许顺康)
坦白的讲,今天站在这里作为“新东方**教师”的代表发言,我的内心深处多少有些诚惶诚恐。事实上,从我被告知自己得到这个荣誉那个时刻开始,我就在心中反复的拷问自己这个问题:“新东方**教师”这个称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个人对于“**”的标准界定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是毫无疑问,“**”这两个字本身在任何时候都代表着褒扬和嘉奖,是对各位老师所做工作的一种肯定。而说到工作,其实每一位当选的“**教师”心里都非常清楚,作为知识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里面都包含着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和广大学员的支持。在春节前夕,我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自己的肺腑之言:感谢我的领导,你们总是让我看到不足的同时又看到希望;感谢我的同事,你们总是让我在自由的灵魂中看到职业精神的光芒;感谢我的学生,你们总是给我指明不断前进的方向;感谢我的工作,你让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生活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感谢我的东方,你让一个普通教师在岁末能够如此感谢生命、感谢生活。杨澜说得好: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可以不成长。因此,我想说“**教师”的“**”二字既是对我们各位老师成长的一种见证,更是对我们所处团队的一种肯定。
如果说“**”二字是不折不扣的褒扬,那么“**教师”前面的“新东方”三个字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比如说,我*早打车的时候提到我在新东方兼职,很多司机师傅就竖起大拇指夸我“小伙子,真不简单啊,年纪轻轻的就烧得一手好菜啊”。后来,新东方在京城英语培训市场上名声鹊起,出租司机往往绘声绘色的描述:“新东方?当然知道!你们新东方可厉害了,学��报名都要排长龙、都是真正龙的传人;你们在**井还了一个分校,我们开车的都知道!”虽然事后证明他们往往是将李嘉诚先生投资的“东方新天地”错看成了“新东方天地”,但是今天的我们回顾这段仿佛就在昨天的历史,依旧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些“挺立在孤独、失败和屈辱废墟上”的前辈曾经为了“新东方”这个品牌的建立和维护做出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近一年打车时候再提到“新东方”,很司机师傅提到*多都是“你们学校真牛!在美国都上市了”——这些事实从侧面反映出,过去对新东方看法“很天真”的人们在新东方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给予“新东方”“很强大”的全新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