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文集

  • 作者:王键
  •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05001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515
  • 定价:¥2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11105001
    • 作者
    • 页数
      515
    •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01日
    • 定价
      ¥21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我省是一个中医药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从三国的名医华佗到明清的新安医学流派,可以说名医、辈出,底蕴深厚。安徽的中草药储量丰富,中药材交易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这些都为安徽的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纳入861行动计划,将中医药**保健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作为一门传统学科,既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要提高到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民众健康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安徽中医药有着辉煌的历史,搞好继承和创新工作更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重要使命。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作为我国传统和原创的科学技术,孕育着创新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将成为中国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现在,党**、国务院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科技创新正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省委省政府将科技创新作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我省奋力崛起、跨越发展的引擎。从事中医药学科的博士们承担着继承和创新的重要职责,是继承和创新的主要力量。本次论坛作为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学术交流形式,对推
    文章节选
    思路与方法
    新安医学的成就与特色
    2 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
    新安医学是伴随着徽学的兴盛而兴盛的,它的兴起得益于天时、地利与人和,是历史、文化、经济、地理诸多��素催化的结果。中原文化的南迁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新安医学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繁荣发达的徽商经济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深厚博大的徽学底蕴更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准备。
    2.1 历史因素 新安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如同整个徽学文化形成和发展一样,与我国**的命运、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
    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因为战争有过三次人口大迁徙,如晋代的两晋之乱、唐末的五代之扰、宋代的靖康之变,使得众多的中原氏族大量南迁,而古新安因为地理偏僻,少有战乱,成了他们避乱南迁的重要选择。这些南迁的氏族,多为仕宦之家、**望族,更有文化精英或隐士,他们的到来,遂使得徽州一带逐步成为中国少有的儒士高度密集地区。尤其是公元1127年,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市),致使中原文化再度南移,新安成了近畿之地,徽商随之而兴起,古新安自此步人了鼎盛的时期。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新安医学的兴盛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徽州自然环境相对封闭,聚族而居,作为程朱理学之邦,宗法制度、宗族观念尤其坚固,而森严的徽州宗族制度、宗法观念是医学家族链稳固和发达的土壤,促成了新安医学以家族为纽带的世医传承。浓厚的理学风气对新安人的人格、生活方式等都影响重大。宗法制首要的原则就是尊祖,因而子承父业,把祖先积累的临证经验和笔记继承下来不致失传,并示于后世,是子孙的义务与孝道。宗法制度文化保持了新安医学家族传承医术的长期稳定,牢固的家族世医是新安医学传承的纽带,有效地防止了中医学术的失传。
    ……
    目录
    思路与方法
    新安医学的成就与特色
    伤寒学科研究思路
    中医药**风湿病的优势初探
    情志学说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考
    中医药干预**微转移的思路探讨
    中**未病体系探讨
    构建中**未病养生保健体系探讨
    中医测量工具条目库的建立及筛选思路
    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新安医籍的设想
    电针技术操作规范与针灸标准化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细胞膜生物色谱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有效部位或活性单体**免疫性疾病的探索与思考
    中药和天然**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现状及现代研究思路
    中药**动力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
    树突状细胞联合自杀基因和中医药疗法综合****的可行性
    浅谈中医药戒毒康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加强中医脊柱病团队建设,促进中医骨伤科学科发展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中医发展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新医学
    浅论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素质
    淡中医人才的培养
    注重师承教育,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
    安徽省中医**机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坚持中医思维方式发展中医
    基础与理论
    皖派朴学与医学
    新安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初探
    程松崖眼科医籍版本与作者澄源
    构建外感热病三维辨证
    徐春甫治伤寒学术思想探要
    新安医家孙一奎学术思想述评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疸证治浅析
    杨继洲针灸临床思维探析
    毒邪在肝豆状核变性致病中的作用
    从络病理论探讨转移性骨**的发生机制
    论疾病易感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多样性
    从中医脑髓理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功能修复
    ……
    应用与开发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