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中国文学之源”的名号,《诗经》在众人心目中可是“**级读物”的存在。特别是《诗经》里头还有好多源自古代、到今天很多人都不认识的字,看着实在叫人望而生畏。事实上,《诗经》一点都不“高冷”,真要把事实拆穿,它就是一本“流行歌词本”,外加中国*早的“超纲”教材! 这就要从《诗经》的起源和成书过程说起了。 《诗经》*初的书名是《诗》或《诗三百》,到了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而《诗》又被儒家奉为经典,这才被叫作《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啥意思?又是怎么被汇编到一起的呢? 首先要知道,《诗经》的“诗”并不是我们日常认知里的“古诗”,它的实质是歌词,是拿来唱的。只是形式上大部分都是四字一句,十分工整,从而具备了诗的面貌。 文史专家已经帮我们考证,《诗经》里*早的作品大约诞生于西周初期,*晚的作品诞生于春秋中叶,前后跨越了大约500年——用了5个世纪才出了中国**本诗集,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早的作品会诞生于西周?因为西周有礼乐制度,意思是“讲礼教、懂乐艺”,换句话讲,就是做人、做事都要高雅、体面。 在当时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崇尚“礼乐”的周朝设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