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8.00
有路网官方销售当前缺货!我们给您推荐以下入驻店铺购买:
  • 长沙市
    ¥107.50
    库存:1
* 特别说明:入驻店铺图书非有路网直接销售,具体问题请您联系店主。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 湖南省
    长沙市
    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拾光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107.50
    1
    99.82分 / 3883笔
    2023-08-11
  •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暂无新书出售信息!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书40万字,配有200 多幅图片,介绍了悠久的大运河历史和璀璨的大运河文化,既总结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价值和作用,又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践的探索,从而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思路。 【文化】从**统一和经济发展、工程技术的文化价值、社会区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四个方面阐释大运河文化,从而提炼出大运河文化需要传承的内容。 【传承】确定的保护对象,细化的保护规划,具体的保护工作,是传承大运河文化的载体也是过程。 【创新】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探讨新时代大运河的创新路径。
    文章节选
    运河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如何确定?运河学,顾名思义即指以运河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具体说是指作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以及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运河及其存在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 (1)运河学的研究对象 聊城大学的李泉教授认为:“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 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 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综合性研究。”笔者基本认可这个概念,但李教授观点不足之处是没有界定运河的外延。 运河学的研究对象无疑是运河,那么什么是运河呢?一般来说,运河的定义是指人工开凿的用于运输的河流。国际上运河众多,中国就有大运河、灵渠等,据《世界运河名录》统计全球有550 多条运河,其中列入世界遗产的就有9条运河。而从地方学的角度看,运河学研究的运河又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专指中国大运河。那我们对中国大运河又怎么定义呢?大运河是因为申报世界遗产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因此,我们应该从世界遗产的角度对中国大运河进行定义。具体来说,应该按照《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规范叙述对中国大运河进行定义: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投资开凿、**管理的巨大运河工程体系。这里需要强调三点。一是从时间概念上,它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贯通的以洛阳为**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的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的总称。二是从空间概念上,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 个**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35 个城市的151 个县级行政区,全长3200 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 万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3.2%。三是从功能作用上看,它是一个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以****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的政治**与经济**,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应该说在中国大运河的范围内涉及的运河文化、经济、社会、生态都是运河学的研究对象。而从大文化的角度看,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大运河文化。 运河学是总体上研究中国大运河的一门学问,是对大运河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把各相关部门学科所获得的对运河不同侧面和各个层面的认识有机地组合起来,达到对于大运河的总体认识,就是运河学的任务。 (2)运河学的特征 作为一种研究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现象的学科,运河学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整体性。运河学不是只研究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段区域运河,而是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整个中国大运河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包括通常所指的运河十大河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浙东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时间尺度包括历史上的运河和当今的运河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第二,综合性。运河学不仅对大运河的某一侧面进行专门研究,而且要运用历史、文学、建筑、规划、环境、水利、航运、经济、管理等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大运河的各个不同侧面进行综合研究,借以获得对大运河的完整认识。 第三,科学性。运河学不但要揭示大运河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要揭示运河与人类创造精神、运河与科学技术发展、运河与中国**集权的封建制度、运河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等。运河学的科学性特征反映了运河学研究的总体任务,即通过对大运河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的描述和归纳,达到认识中国水利、漕运、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
    查看全部>>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悠久的大运河历史 1.1 早期的运河 1.2 **次大沟通阶段 1.3 第二次大沟通阶段 1.4 当今的大运河 1.5 大运河的时空分布 第二章 千年国之命脉 2.1 **统一的基础 2.2 漕运的历史及其作用 2.3 沿线繁荣发展的经济带 第三章 世界工程奇迹 3.1 大运河水利工程 3.2 大运河桥梁、码头与仓储 3.3 大运河与世界水利及水运遗产的对比分析 3.4 大运河水利工程科技与文化价值 第四章 中华文化高地 4.1 大运河文学艺术与科学 4.2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4.3 大运河园林建筑艺术 第五章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 5.1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 5.2 国外文化传入中国的通道 5.3 大运河与中华文化的输出 第六章 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耀 6.1 申遗之路及大运河遗产的构成 6.2 大运河世界遗产介绍 6.3 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及申遗的意义 第七章 保护好祖先的遗产 7.1 大运河的研究 7.2 大运河遗产的保护 第八章 新时代大运河的新使命 8.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 8.2 大运河**文化公园的创举 8.3 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 后记
    暂无商品评价信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