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亨受,也是交友联谊、勾通感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好方式。因此,品茶不仅要茶好、水好、器美,更要境佳。所以“境”是茶艺构成的重要要素。明末冯可宾在《岕茶笺》中谈到“茶宜”,提出了品茶的13个条件:⑴无事,无琐事缠身,悠闭自得;⑵佳客,应该有情操高尚,志同道合的茶客;⑶幽坐,品茶时要心地安逸,环境幽雅;⑷吟诗,以诗助茶兴,以茶发文思;⑸挥翰,濡毫染翰,泼墨挥洒,以茶相助;⑹徜徉,小园香径,闲庭信步;⑺睡起,酣睡初起,以茶提神;⑻宿醒,宿醉难消,以茶解之;⑼清供,茶果佐之,饱腹止渴;⑽精舍,巧布茶室,精巧雅志;⑾会心,心有悟性,品茗玩味;⑿鉴赏,品评茶汁,把玩茶器;⒀文僮,茶僮侍坐,悠闲自得。可见,品茶之境古今茶人都非常重视,且内容丰富。概括起来,茶艺之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品茶时的物境、人境和心境。 一、物境 物境即品茶之所周围的实物环境。这是茶境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是进入茶艺氛围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对品茶人的心境乃至品茶效果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试想一下,如果有了好茶、美具、佳水和良伴,但环境脏乱、嘲杂不安,能够尽情地品好茶吗?而且好的物境,也可为人们品茶时品赏的一个审美对象,可为人们品茶增添更多情趣。另外物境也易为人所操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择或设造,所以,古今茶人对品茶之物境都给予相当的重视。 茶境之物境因品茶的场所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室外与室内之别。室外物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包括山、水、林、木,以及相关动、植物等;室内物境则为人工设造的环境,包括茶室及其内的所有陈设。但不论品茶场所在哪里,其环境的选择与设造都应注意与茶性、茶道精神相吻合、协调。茶性清纯、雅淡、质朴,茶道追求和、静,故品茶环境应以“纯朴简约、清雅幽静”为基本格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营造出静的氛围,才能使人的心情放松,才能尽情品味茶的“真味”,感悟茶道真谛,使人、茶、境高度协调,获得*佳的品茶效果。 室外幽雅清静的自然环境是*理想的品茶之所,深得古代茶人们的喜爱。明代朱权在《茶谱》中描述宜于品茶的环境是:“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在他提出的这四种品茶环境中有三种都是自然环境,足见古代茶人品茶择境之好。在现存的有关茶文化史料中,可找到许多描述茶境的诗歌和各种文字,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描述自然环境的,在此择要列于下: 唐代诗僧灵一的《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提出了饮茶十二宜:“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炊火,宜竹里飘烟。”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也提到品茶环境:“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观,明窗净几,轻阴微雨,名泉怪石。” 这些古代诗、文,为我们描绘了多种清寂幽雅的自然品茶环境,这也成了中国茶艺择境的基调。中国茶艺讲究林泉逸趣,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能体现出茶道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与自然*易展开精神上的沟通,茶人的内心世界*易与外部环境交融,使尘心洗净,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在总结前人对品茶之境论述的基础上,有人将中国茶艺所追求的自然环境美,大致归为四种类型:其一为“鸟声低唱禅林雨,茶烟轻扬落花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寂的寺院美。其二为“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云缥缈,石峥嵘,晚风清,断霞明,幽玄的道观美。其三为“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幽篁映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幽静的园林美。其四为“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幽清的田园美。其实,品茶佳境远不止这四类,只要你有爱美之心和审美的素养,大自然的松阴里、竹林中、小溪旁、翠岩下处处都是品茶好去处。 不过对现代人来讲,纯粹在野外品茶的时候相对少得多,更多的是在室内品茶,如在茶楼里,茶艺馆中。尽管如此,对品茗场所的周围环境??讲究自然幽静,高雅美观,通常需要精心选择。它们或占山,或傍湖,或临江,或掩没在绿树竹林之中,即便在闹市**、交通要道之边,也要营造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而且建筑别致,室内装饰典雅。如杭州*大的茶楼“湖畔居”,在西湖之畔临水而建,座楼三层,三面临湖,室内凭窗可见湖上的游船,远处的青山,室外视野更为开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占尽了“天下景”风光。在此品茶,独揽西湖秀色。同时,室内的品茶环境,需要茶人们根据茶艺对品茶物境要求的基本格调来精心设造。一般要求窗明几净,装修简素,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关于室内品茶环境的设造,将在下面的节段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