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从来都贯穿着一条可以眼见的有趣周期率,那就是以土地为代表的社会资源的分散与集中。这个过程所演绎的,就是王朝衰亡的量变与质变。 一般来说,在一个封建王朝初创时,经过战乱或者利益集团的更迭,绝大多数的土地都会和它原来的主人失去联系,而这些土地就会被新主人重新进行分配,成为新主人安居乐业的资本。 为什么说新主人会安居乐业? 因为这个时候人少、地多,每个人都能分到很多,不用担心不够用。如果实在嫌不够的话还可以随时再去开垦,反正有战乱就会有死人,抛荒的地有的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靠这些土地生活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多,而这些土地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快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 于是矛盾爆发了,一批人和另一批人打起来了,打到*后,一批人消灭了另一批人,把他们的土地抢夺过来重新分配,人又少了,土地又多了,新主人又可以再过一段安居乐业的生活了。 这就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内在驱动力,很野蛮,但是一直进行得很自然。虽然它实质上包括各种社会资源,但是在农耕文明的王朝里,它表现得*明显的就是土地的分散与集中。 形象地说,这个过程就像把一池冰打碎,再等待它结冰,然后再打碎,周而复始。这个时候有人说,我不想按照这个周期率走下去,我想阻止这种内在驱动力的��生。这种人,在历史上被称为“改革家”。 不过可惜的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逻辑当中,由于从根本上缺乏一种为全体成员谋利益的发展动力,决定了这些改革家不可能阻止这种天然的因生产资料集中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固化,他们能做的所有努力,只是通过调整各方面的具体关系来稍作延缓,就像在水里加上一把盐,让它稍慢一点结冰而已。 对宋朝的历史来说,改革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也**算得上是一个印象符号,甚至有人说,中国的十一世纪本质上就是一个改革的世纪。 这种改革瞄准的虽然是具体的事务,但本质上却是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改良,目标是缓解当时已经趋于尖锐的封建社会矛盾。 可惜的是,这场改革*终没有成功,虽然它在当时足够惊世骇俗,但说到底,它仍然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已,对延缓**衰亡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