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道》:
紧盯成群的羊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世界就会为他让路。
一爱默生
在狼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懒散”这个词,即使是在睡眠的过程中,狼的精神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在自然界,即使是在饥饿、寒冷的状态当中,每一只狼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狼生存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一个目标——追逐食物,紧盯那成群的羊并追而逐之,直至将其聚而歼之。
早上醒来,睁开蒙咙的双眼,有些人马上就能进入到一种兴奋的状态当中,忙学习、忙工作、忙事业,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而另外一些人则昏昏沉沉,无所事事,像斗败了的公鸡,打不起一点精神,甚至抱怨人生无趣。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会有如此的差别?原因就在于充满活力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这样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脉络清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也就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而另外一些人懒散的原因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样做任何事情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当然就打不起精神来了。
今年已90多岁高龄的裘法祖院士,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被世界医学界誉为新中国外科医学的泰斗。裘老一生都忙碌在手术台前,87岁高龄时,尚在亲自为病人开刀治病。现在,他每天依旧清晨6时起床看书学习,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才上床就寝。裘院士说:“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我一辈子勤奋不怠的动力。”
裘法祖院士年幼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勤俭操持,才勉强维持全家9口人的生活。他回忆说:“我从小学习就特别用心,初中、高中毕业时成绩在全校学生中名列前茅。新中国成立前的旧中国积弱不堪,**水平更是非常落后,我常常看到或听说周围熟悉的街坊和一些居民因无钱看病而忍受疾病折磨,并在痛苦中死去。读初中时我便想:如果我会治病,我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了。那时我便立志学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无钱看病的穷人得到**。”
在“立志学医,挽救生命”这一目标的驱动下,18岁时,裘法祖如愿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进入大学后他感到视野开阔了很多。“其实年轻人哪有不爱玩的,我读大学时也喜欢娱乐活动,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理想,我逼着自己沉下心来学习。小时候亲眼看见亲人受伤后得不到**的痛苦样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因此我对外科特别用功。后来渐感课本上的和老师讲的内容已不能满足我对医学知识的渴求,便常到图书馆翻看各种医学书籍,时间长了,有的同学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图书馆长’。”
同济大学医学预科毕业后,家人凑钱让他到德国进修。二战开始后他马上带夫人回到了中国,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一两场手术。正是因为治病救人的崇高目标,使得裘老夜以继日地为祖国的**事业工作着。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场所,看到国内外科水平比国外差许多,裘老就不服气。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和同事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研究,*后终于在器官移植外科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90多岁的裘老,每天还在学习,历史、传记、医书……有什么看什么。裘老在鼓励年轻人的时候说:“勤奋贵在坚持,希望青年学生能为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自觉自省,才能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
我们经常会讨论关于“人是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总结起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是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而活着。
目标是人生动力存在的**源泉。如果没有了目标,人生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小宋和小林是同乡,也是大学同学,小宋人长得漂亮,学习也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而小林则总是默默无闻。毕业以后,小宋如愿留在了学校任教,一年以后,成了家,由一个**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而小林则被分配到了偏远乡村的一家小工厂。
令人惊讶的是,五年以后,小宋依然还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而小林则考了托福,拿到了美国签证,出国留学去了。又过了两年,小宋的情况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小林则回国在一家外企做了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