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建筑消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建筑消防

  • 作者:张培红 王增欣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35477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334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火灾的燃烧学机理出发,讨论火灾发生、发展以及蔓延的规律;建筑物防排烟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建筑材料及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物耐火等级、消防规划和消防布局、**疏散等防火方法和技术;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泡沫灭火、火灾探测报警和消防联动等建筑灭火方法和技术。并结合火灾案例和消防工程实例,介绍了特殊建筑的消防技术措施和防爆技术;从系统**的理论出发,讨论了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结合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思想,注意吸收国内外消防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消防工程、**工程、建筑技术、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第2章 火灾的燃烧学基础
    火灾的孕育、发生和发展包含着燃烧反应、相变、传热传质和流体流动等物理化学作用,是一种涉及物质、动量、能量和化学组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三维、多相、多尺度、非定常、非线性、非平衡态的动力学过程。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可燃物、人为因素、环境条件、地理、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
    2.1 火灾燃烧反应的三要素
    火灾是一种特殊的燃烧现象,可以用燃烧学的基本规律对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作出分析。比如起火是火灾过程的*初阶段,很多概念与燃烧学中的着火、点火等基本规律有关,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起火所涉及的面较着火和点火要广得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火灾燃烧学和一般燃烧学之间的异同点。下面先从一般燃烧学的三要素出发,了解火灾发生的基本条件。
    燃烧反应在本质上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在一定热源作用下发生的快速氧化-还原反应。具备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物和氧化剂,以及一定能量强度的引火源是引起燃烧的必要条件。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气体可燃物或氧化剂未能达到一定浓度,引火源没有足够的热量或一定的温度,即使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也不能燃烧。例如,一根火柴的热量不足以点燃一根木材;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当甲烷含量小于14%,或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12%时燃烧就不会继续;若用热能引燃甲烷-空气混合物,当温度低于595℃时燃烧就不会发生。要发生火灾,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三个条件并达到一定的极限值,缺一不可,通常称之为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或称为火三角。
    2.1.1 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且放出热量的物质都属于可燃物质。可燃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建筑物内能够引起火灾的可燃物种类更加繁多。例如,化工生产设备内流动着大量高温、高压的易燃、可燃液体,只要管道出现漏洞,喷出来就是火;工地上的生石灰遇火发热能把草袋烧着;住宅类建筑里的煤气、家用电器等,使用不当也会引起火灾。可燃物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可燃物和各种人工聚合物,如木材、纸张、布匹、汽油、液化石油气、建筑装饰用板材、沙发、窗帘等。
    ……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火灾的特征及其危害
    1.2 消防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消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火灾的燃烧学基础
    2.1 火灾燃烧反应的三要素
    2.2 燃烧机理
    2.3 不同种类可燃物的火灾燃烧特性
    2.4 燃烧速率
    2.5 建筑物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2.6 火灾释热速率的测量和设定
    第3章 烟气的产生、蔓延和控制
    3.1 烟气的产生
    3.2 烟气的特征参数
    3.3 烟气的危害
    3.4 烟气的蔓延
    3.5 烟气的控制技术
    3.6 防排烟设施
    第4章 建筑物的耐火设计
    4.1 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4.2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4.3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第5章 消防规划布局和平面布置
    5.1 消防规划布局和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5.2 防火间距
    5.3 防火分区
    5.4 防火分隔设施
    5.5 特殊建筑结构的防火分隔措施
    5.6 防烟分区
    第6章 建筑消防灭火系统和设计
    6.1 消火栓系统
    6.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3 细水雾灭火系统
    6.4 其他灭火系统
    第7章 建筑消防电气系统
    7.1 消防电源
    7.2 火灾探测器
    7.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4 联动系统
    第8章 **疏散
    8.1 **疏散设计的原则及主要影响因素
    8.2 建筑物可利用的**疏散时间
    8.3 实际需要的疏散时间
    8.4 疏散出口
    8.5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8.6 消防电梯
    8.7 避难层(间)
    8.8 **疏散的其他设施
    第9章 特殊建筑的消防技术
    9.1 高层建筑消防技术
    9.2 地下建筑消防技术
    9.3 古建筑消防技术
    9.4 石油化工企业建筑物消防技术
    9.5 工业企业建筑防爆
    第10章 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价
    10.1 概述
    10.2 **检查表法
    10.3 事件树分析法
    10.4 火灾危险度分析
    10.5 火灾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
    10.6 火灾危险性分析实例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