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6篇应用层协议原理
第23章文件传输协议
23.1本章目标
23.2FTP协议
23.2.1FTP协议介绍
23.2.2FTP数据传输方式
23.3TFTP协议
23.3.1TFTP协议介绍
23.3.2TFTP协议报文
23.3.3TFTP文件传输过程
23.4配置FTP与TFTP目录<br /><br />第6篇应用层协议原理<br /><br />第23章文件传输协议<br />23.1本章目标<br />23.2FTP协议<br />23.2.1FTP协议介绍<br />23.2.2FTP数据传输方式<br />23.3TFTP协议<br />23.3.1TFTP协议介绍<br />23.3.2TFTP协议报文<br />23.3.3TFTP文件传输过程<br />23.4配置FTP与TFTP<br />23.4.1FTP客户端配置<br />23.4.2FTP服务器端配置<br />23.4.3FTP配置示例<br />23.4.4TFTP客户端配置<br />23.5本章总结<br />23.6习题和解答<br />23.6.1习题<br />23.6.2习题答案<br />第24章DNS<br />24.1本章目标<br />24.2DNS域名<br />24.3DNS域名结构<br />24.4DNS域名解析<br />24.4.1DNS域名解析概述<br />24.4.2DNS域名解析过程<br />24.5DNS传输层协议选择<br />24.6DNS查询方式<br />24.6.1递归查询<br />24.6.2迭代查询<br />24.7DNS反向查询<br />24.8H3C设备DNS特性及配置<br />24.8.1H3C设备DNS特性<br />24.8.2配置静态和动态域名解析<br />24.8.3配置DNS代理<br />24.9本章总结<br />24.10习题和解答<br />24.10.1习题<br />24.10.2习题答案<br />第25章其他应用层协议介绍<br />25.1本章目标<br />25.2Telnet<br />25.2.1Telnet概述<br />25.2.2Telnet工作过程<br />25.2.3使用Telnet实现远程登录<br />25.3SMTP/POP3<br />25.3.1电子邮件概述<br />25.3.2SMTP协议原理<br />25.3.3POP3协议原理<br />25.4HTTP<br />25.4.1WWW概述<br />25.4.2HTTP协议<br />25.5本章总结<br />25.6习题和解答<br />25.6.1习题<br />25.6.2习题答案<br />第7篇以太网交换技术<br /><br />第26章以太网交换基础<br />26.1本章目标<br />26.2共享式与交换式以太网<br />26.2.1共享式以太网<br />26.2.2交换式以太网<br />26.3MAC地址学习<br />26.4数据帧的转发<br />26.5数据帧的过滤<br />26.6广播域<br />26.7本章总结<br />26.8习题和解答<br />26.8.1习题<br />26.8.2习题答案<br />第27章VLAN<br />27.1本章目标<br />27.2VLAN技术简介<br />27.3VLAN类型<br />27.3.1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br />27.3.2基于协议的VLAN划分<br />27.3.3基于子网的VLAN划分<br />27.4VLAN技术原理<br />27.4.1VLAN的帧格式<br />27.4.2单交换机VLAN标签操作<br />27.4.3跨交换机VLAN标签操作<br />27.5配置VLAN<br />27.5.1创建VLAN<br />27.5.2Trunk端口配置<br />27.5.3Hybrid端口配置<br />27.5.4VLAN配置示例<br />27.6本章总结<br />27.7习题和解答<br />27.7.1习题<br />27.7.2习题答案<br />第28章生成树协议<br />28.1本章目标<br />28.2STP产生背景<br />28.3STP<br />28.3.1桥协议数据单元<br />28.3.2根桥选举<br />28.3.3确定端口角色<br />28.3.4根路径开销<br />28.3.5桥ID的作用<br />28.3.6端口ID的作用<br />28.3.7端口状态<br />28.4RSTP<br />28.5MSTP<br />28.6生成树协议的比较<br />28.7生成树协议的基本配置<br />28.7.1STP基本配置<br />28.7.2配置优化STP<br />28.7.3STP配置示例<br />28.7.4STP显示与维护<br />28.8本章总结<br />28.9习题和解答<br />28.9.1习题<br />28.9.2习题答案<br />第29章链路聚合<br />29.1本章目标<br />29.2链路聚合简介<br />29.3链路聚合的分类<br />29.4链路聚合的基本配置<br />29.4.1配置静态链路聚合<br />29.4.2链路聚合配置示例<br />29.4.3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br />29.5本章总结<br />29.6习题和解答<br />29.6.1习题<br />29.6.2习题答案<br />第8篇IP路由技术<br /><br />第30章IP路由原理<br />30.1本章目标<br />30.2什么是路由<br />30.3路由表<br />30.4路由器单跳操作<br />30.5路由的来源<br />30.6路由的度量<br />30.7路由优先级<br />30.8路由环路<br />30.9查看设备的路由表<br />30.10本章总结<br />30.11习题和解答<br />30.11.1习题<br />30.11.2习题答案<br />第31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br />31.1本章目标<br />31.2直连路由<br />31.3VLAN间路由<br />31.3.1不适当的VLAN间路由方式<br />31.3.2用802.1Q和子接口实现VLAN间路由<br />31.3.3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br />31.4静态路由<br />31.4.1静态路由概述<br />31.4.2静态路由配置<br />31.4.3静态路由配置示例<br />31.5静态默认路由的配置<br />31.6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和负载分担<br />31.7静态黑洞路由的应用<br />31.8本章总结<br />31.9习题和解答<br />31.9.1习题<br />31.9.2习题答案<br />第32章路由协议基础<br />32.1本章目标<br />32.2路由协议概述<br />32.2.1路由协议与可路由协议<br />32.2.2路由协议基本原理<br />32.2.3路由协议与IP的关系<br />32.2.4路由协议的分类<br />32.2.5路由协议的性能指标<br />32.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原理<br />32.3.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算法<br />32.3.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更新过程<br />32.3.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br />32.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br />32.5本章总结<br />32.6习题和解答<br />32.6.1习题<br />32.6.2习题答案<br />第33章RIP<br />33.1本章目标<br />33.2RIP路由协议概述<br />33.3RIP协议的工作过程<br />33.3.1RIP路由表初始化<br />33.3.2RIP路由表更新<br />33.3.3RIP路由表的维护<br />33.4RIP路由环路避免<br />33.4.1路由毒化<br />33.4.2水平分割<br />33.4.3毒性逆转<br />33.4.4定义度量*大值<br />33.4.5**时间<br />33.4.6触发更新<br />33.4.7RIP环路避免操作示例<br />33.5RIPv2的改进<br />33.6RIP协议配置<br />33.6.1RIP基本配置<br />33.6.2RIP可选配置<br />33.6.3RIPv2相关配置<br />33.6.4RIP基本配置示例<br />33.6.5RIPv2配置示例<br />33.6.6RIP运行状态及配置信息查看<br />33.7本章总结<br />33.8习题和解答<br />33.8.1习题<br />33.8.2习题答案<br />第34章OSPF<br />34.1本章目标<br />34.2RIP的缺陷<br />34.3OSPF基本原理<br />34.3.1什么是OSPF<br />34.3.2OSPF协议工作过程概述<br />34.3.3寻找邻居<br />34.3.4建立邻接关系<br />34.3.5链路状态信息传递<br />34.3.6路由计算<br />34.3.7OSPF分区域管理<br />34.4配置OSPF<br />34.4.1OSPF基本配置命令<br />34.4.2OSPF可选配置命令<br />34.4.3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一<br />34.4.4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二<br />34.4.5多区域OSPF配置示例<br />34.5OSPF的LSA类型<br />34.5.1LSA类型<br />34.5.2**类LSA<br />34.5.3第二类LSA<br />34.5.4第三类LSA<br />34.5.5第四类LSA<br />34.5.6第五类LSA<br />34.6边缘区域<br />34.6.1边缘区域的类型<br />34.6.2Stub区域<br />34.6.3Totally Stub区域<br />34.6.4NSSA区域<br />34.7OSPF信息显示与调试<br />34.7.1OSPF信息显示<br />34.7.2调试OSPF<br />34.8本章总结<br />34.9习题和解答<br />34.9.1习题<br />34.9.2习题答案<br />第9篇网络**技术基础<br /><br />第35章网络**技术概述<br />35.1本章目标<br />35.2什么是网络**<br />35.3网络**关注的范围<br />35.4网络**的关键技术<br />35.4.1ACL包过滤技术<br />35.4.2网络地址转换技术<br />35.4.3认证、授权和计费<br />35.4.4交换机端口**技术<br />35.4.5VPN虚拟私有网技术<br />35.4.6终端准入控制<br />35.5本章总结<br />35.6习题和解答<br />35.6.1习题<br />35.6.2习题答案<br />第36章用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br />36.1本章目标<br />36.2ACL概述<br />36.3基于ACL的包过滤<br />36.3.1基本工作原理<br />36.3.2ACL包过滤工作流程<br />36.3.3通配符掩码<br />36.4ACL分类<br />36.4.1ACL的标识<br />36.4.2基本ACL<br />36.4.3**ACL<br />36.4.4二层ACL和用户自定义ACL<br />36.5配置ACL包过滤<br />36.5.1ACL包过滤配置任务<br />36.5.2启动包过滤功能<br />36.5.3配置基本ACL<br />36.5.4配置**ACL<br />36.5.5配置二层ACL<br />36.5.6在接口上应用ACL<br />36.5.7ACL包过滤信息显示与调试<br />36.6ACL包过滤的注意事项<br />36.6.1ACL规则的匹配顺序<br />36.6.2在网络中的正确位置配置ACL包过滤<br />36.7ASPF介绍<br />36.7.1ASPF概述<br />36.7.2ASPF工作原理<br />36.8本章总结<br />36.9习题和解答<br />36.9.1习题<br />36.9.2习题答案<br />第37章网络地址转换<br />37.1本章目标<br />37.2NAT概述<br />37.3Basic NAT<br />37.3.1Basic NAT原理<br />37.3.2配置Basic NAT<br />37.4NAPT<br />37.4.1NAPT原理<br />37.4.2配置NAPT<br />37.5Easy IP<br />37.6NAT Server<br />37.6.1NAT Server原理<br />37.6.2配置NAT Server<br />37.7NAT ALG<br />37.8NAT的信息显示和调试<br />37.9本章总结<br />37.10习题和解答<br />37.10.1习题<br />37.10.2习题答案<br />第38章AAA和RADIUS<br />38.1本章目标<br />38.2AAA架构<br />38.3AAA的配置<br />38.4RADIUS<br />38.4.1RADIUS概述<br />38.4.2RADIUS认证的过程<br />38.4.3RADIUS协议报文<br />38.4.4RADIUS常见属性<br />38.5RADIUS配置<br />38.6AAA & RADIUS配置示例<br />38.6.1组网需求<br />38.6.2配置任务<br />38.6.3验证和确认<br />38.7本章总结<br />38.8习题和解答<br />38.8.1习题<br />38.8.2习题答案<br />第39章交换机端口**技术<br />39.1本章目标<br />39.2IEEE 802.1x的基本原理和配置<br />39.2.1IEEE 802.1x概述<br />39.2.2IEEE 802.1x体系结构<br />39.2.3IEEE 802.1x工作机制<br />39.2.4交换机端口接入控制方式<br />39.2.5IEEE 802.1x基本配置<br />39.3端口隔离技术及其配置<br />39.4本章总结<br />39.5习题和解答<br />39.5.1习题<br />39.5.2习题答案<br />第40章IPSec<br />40.1本章目标<br />40.2基本概念和术语<br />40.2.1基本**性需求<br />40.2.2**算法介绍<br />40.3IPSec VPN概述<br />40.4IPSec体系结构<br />40.4.1IPSec体系概述<br />40.4.2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br />40.4.3IPSec SA<br />40.4.4IPSec包处理流程<br />40.4.**H介绍<br />40.4.6ESP介绍<br />40.4.7IKE介绍<br />40.5IPSec隧道基本配置<br />40.5.1IPSec隧道配置任务<br />40.5.2配置**ACL<br />40.5.3配置**提议<br />40.5.4配置IKE协商参数的**策略<br />40.5.5在接口上应用**策略<br />40.5.6IPSec的信息显示与调试维护<br />40.5.7IKE的配置<br />40.6IPSec隧道配置示例<br />40.7本章总结<br />40.8习题和解答<br />40.8.1习题<br />40.8.2习题答案<br />第41章EAD<br />41.1本章目标<br />41.2EAD实现原理<br />41.3EAD方案组网模型<br />41.4EAD方案各环节详细说明<br />41.4.1iMC EAD服务器<br />41.4.2**联动设备<br />41.4.3iNode智能客户端<br />41.4.4第三方服务器<br />41.5H3C iMC EAD产品功能详解<br />41.5.1iMC智能管理**介绍<br />41.5.2iMC EAD组件功能介绍<br />41.6iNode智能客户端功能介绍<br />41.7本章总结<br />41.8习题和解答<br />41.8.1习题<br />41.8.2习题答案<br />第10篇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br /><br />第42章提高网络可靠性<br />42.1本章目标<br />42.2可靠性设计<br />42.2.1什么是可靠性<br />42.2.2用户投资计划<br />42.2.3设备和链路可靠性设计<br />42.2.4关键业务可靠性设计<br />42.3LAN链路和设备备份<br />42.3.1用生成树协议实现LAN备份<br />42.3.2用链路聚合实现链路备份<br /><br />42.4用备份**实现WAN链路备份<br />42.4.1备份**简介<br />42.4.2备份**的基本配置<br />42.4.3多接口主备备份配置示例<br />42.5路由备份<br />42.5.1静态路由备份<br />42.5.2动态路由备份<br />42.6用VRRP实现设备备份<br />42.6.1VRRP概述<br />42.6.2VRRP原理<br />42.6.3VRRP配置<br />42.6.4VRRP配置示例<br />42.7用DCC实现WAN链路备份<br />42.7.1什么是DCC<br />42.7.2DCC拨号工作流程<br />42.7.3轮询DCC和共享DCC<br />42.7.4DCC拨号配置任务<br />42.7.5ISDN DCC基本配置示例<br />42.7.6ISDN DCC备份配置示例<br />42.8本章总结<br />42.9习题和解答<br />42.9.1习题<br />42.9.2习题答案<br />第43章网络管理<br />43.1本章目标<br />43.2网络管理概述<br />43.2.1网络管理功能<br />43.2.2网络管理系统模型<br />43.3网络管理协议<br />43.3.1网络管理协议发展<br />43.3.2SNMP协议<br />43.4H3C网络管理产品<br />43.4.1iMC智能管理**介绍<br />43.4.2iMC平台简介<br />43.5本章总结<br />43.6习题和解答<br />43.6.1习题<br />43.6.2习题答案<br />第44章堆叠技术<br />44.1本章目标<br />44.2IRF堆叠<br />44.2.1IRF堆叠概述<br />44.2.2IRF基本概念<br />44.2.3IRF配置<br />44.2.4IRF的显示和维护<br />44.2.5IRF堆叠配置举例<br />44.3本章总结<br />44.4习题和解答<br />44.4.1习题<br />44.4.2习题答案<br />第45章网络故障排除基础<br />45.1本章目标<br />45.2网络故障排除综述<br />45.2.1网络故障的分类<br />45.2.2网络故障的一般解决步骤<br />45.3故障排除常用方法<br />45.3.1分层故障排除法<br />45.3.2分块故障排除法<br />45.3.3分段故障排除法<br />45.3.4替换法<br />45.4常用诊断工具介绍<br />45.4.1ping命令<br />45.4.2tracert命令<br />45.4.3display命令<br />45.4.4reset命令<br />45.4.5debugging命令<br />45.5故障排除案例<br />45.6本章总结<br />45.7习题和解答<br />45.7.1习题<br />45.7.2习题答案<br /><br />附录课 程 实 验<br /><br />实验11FTP/TFTP<br />实验12以太网交换基础<br />实验13VLAN<br />实验14生成树协议<br />实验15链路聚合<br />实验16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br />实验17RIP<br />实验18OSPF<br />实验19ACL包过滤<br />实验20网络地址转换<br />实验21AAA/SSH<br />实验22交换机端口**技术<br />实验23IPSec<br />实验24VRRP<br />实验25链路备份和路由备份<br />实验26网络管理<br />实验27综合组网<br />参考资料<br />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前言前言<br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通信及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从而也带来了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H3C网络学院(HNC)主要面向高校在校学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培训使用H3C网络学院培训教程。H3C网络学院培训教程根据技术方向和课时分为多卷,高度强调实用性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教材与H3CNE认证课程内容相对应,内容覆盖面广,由浅入深,包括大量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学员学习后可具备H3CNE的备考能力。本书读者群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大专院校在校生: 本教材可作为H3C网络学院的教科书,也可作为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公司职员: 本教材能够用于公司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和熟悉各类网络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IT技术爱好者: 本教材可以作为所有对IT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IT技术的自学参考书籍。《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教材内容涵盖当前构建中小型网络的主流技术。从*基本的线缆制作到复杂的网络配置都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充分凸显了H3C网络学院教程的特点——专业务实、学以致用。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学员不仅能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还可以全面理解网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掌握如何利用基本的网络技术设计和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课程经过精心设计,结构合理,**突出,学员可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便于知识的连贯和理解,可以很快进入更高一级课程的学习中。依托新华三集团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教材涉及的技术都有其对应的产品支撑,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教材技术内容都遵循国际标准,从而保证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第1卷》教材分为10篇,共45章,并含27个实验。每章后面都附有练习题,帮助学员进行自测。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基本功能和演进过程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标准及标准化组织。第2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本章首先讲述了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7层功能及其关系、两个系统如何通过OSI模型进行通信和数据封装的过程。然后讲述了TCP/IP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和各层的功能。第3章网络设备及其操作系统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主要作用和特点以及H3C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的作用和特点。第4章网络设备操作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了配置网络设备的基本方法、命令行的使用和网络设备的常用配置命令。第5章网络设备文件管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H3C网络设备文件系统的作用与操作方法,包括配置文件的保存、擦除、备份与恢复、网络设备软件的升级和用FTP和TFTP传输系统文件的操作等。第6章网络设备基本调试: 本章主要讲述了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性,使用tracert命令探查网络路径以及使用debug等命令进行网络系统基本调试的操作方法。第2篇局域网技术基础第7章局域网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局域网的主要相关标��、局域网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和主要的局域网类型及其典型拓扑。第8章以太网技术: 本章讲述了以太网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标准、各种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太网帧格式以及以太网线缆的规范和连接方式。第9章WLAN基础: 本章讲述了WLAN的发展历程、WLAN的频率范围和信道划分、WLAN的相关组织和标准、WLAN拓扑基本元素、设备和组网知识。第3篇广域网技术基础第10章广域网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常见广域网连接方式、常用广域网协议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常见广域网接口类型。第11章广域网接口和线缆: 本章介绍了在中小型网络环境中常用的广域网接口和线缆。第12章HDLC协议: 本章讲述了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基础配置。第13章PPP: 本章讲述了PPP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基础配置。第14章ADSL: 本章讲述了DSL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技术分类情况,以及目前应用*广的主流DSL技术——ADSL。第15章EPCN: 本章简单介绍了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的基本概念,对比常见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技术和方案,*后介绍了H3C公司基于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的EPCN(Ethernet Passive Coax Network)解决方案。第4篇网络层协议原理第16章IP: 本章讲述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子网划分的方法,IP报文转发基本原理和VLSM与CIDR的基本概念。第17章ARP和RARP: 本章讲述了ARP和RARP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IP包转发过程。第18章ICMP: 本章首先讲述了ICMP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述了ping和tracert应用工作原理。第19章DHCP: 本章主要讲述了DHCP的特点及其原理,并介绍了DHCP中继,*后介绍如何在H3C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务。第20章IPv6基础: 本章介绍了IPv6的特点,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构成和分类,以及IEEE EUI64格式转换原理; 同时讲述了邻居发现协议的作用及地址解析、地址自动配置的工作原理和IPv6地址的配置。第5篇传输层协议原理第21章TCP: 本章介绍了TCP的特点,TCP封装,TCP/UDP端口号的作用,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机制。第22章UDP: 本章介绍了UDP的特点、封装,以及UDP与TCP机制的主要区别。第6篇应用层协议原理第23章文件传输协议: 本章讲述了FTP和TFTP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协议文件传输模式和数据传输模式,以及FTP和TFTP的相关配置方法。第24章DNS: 本章介绍了DNS协议的基础原理及工作方式,及其在路由器上的配置。第25章其他应用层协议介绍: 本章主要概述了三种较常用的应用(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它们的基本定义及工作原理。第7篇以太网交换技术第26章以太网交换基础: 本章介绍了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别,*后**讲述了交换机进行MAC地址学习以构建MAC地址表的过程,对数据帧的转发原理。第27章VLAN: 本章介绍了VLAN技术产生的背景,VLAN的类型及其相关配置,IEEE 802.1Q的帧格式,交换机端口的链路类型及其相关配置。第28章生成树协议: 本章首先介绍了有关STP协议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STP协议是如何通过实现冗余链路的闭塞和开启从而实现一棵动态的生成树的,*后介绍了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和MSTP(多生成树协议),以及如何在交换机上对生成树进行配置。第29章链路聚合: 本章介绍了链路聚合的作用,链路聚合中负载分担的原理,以及如何在交换机上配置及维护链路聚合。第8篇IP路由技术第30章IP路由原理: 本章介绍了路由的作用,路由的转发原理,路由表的构成及含义,以及在设备上查看路由表的方法。第31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本章介绍了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配置VLAN间路由的方法,静态默认路由和静态黑洞路由的配置与应用,以及如何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及负载分担的方法。第32章路由协议基础: 本章讲述了可路由协议与路由协议的区别,路由协议的种类和特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工作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原因和解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第33章RIP: 本章介绍了RIP路由协议的特点,RIP路由信息的生成和维护,路由环路避免的方法和RIP协议的基本配置。第34章OSPF: 本章主要讲述了OSPF路由协议原理,配置方法和OSPF常见问题定位手段。第9篇网络**技术基础第35章网络**技术概述: 本章介绍了网络**技术概念和网络**技术的范围。第36章用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 本章介绍了ACL分类及应用,ACL包过滤工作原理,ACL包过滤的配置方法以及ASPF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第37章网络地址转换: 本章讲述了NAT技术出现的历史背景,NAT的分类及其原理,如何配置常见NAT应用,以及如何在实际网络中灵活选择适当的NAT技术。第38章AAA和RADIUS: 本章介绍了AAA的架构,RADIUS协议的认证流程和主要属性,以及如何在设备上配置AAA和RADIUS。第39章交换机端口**技术: 本章首先讲述了IEEE 802.1x协议基本原理及其配置,随后介绍了端口隔离技术及其配置,*后介绍了端口绑定技术及其配置。第40章IPSec: 本章讲述了IPSec的功能和特点,IPSec的体系构成,IPSec/IKE的基本特点,以及如何进行IPSec IKE预共享密钥隧道的基本配置。第41章EAD: 本章介绍了EAD的实现原理,EAD方案中各元素的功能,iMC EAD产品的功能和iNode智能客户端的功能。第10篇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第42章提高网络可靠性: 本章对网络可靠性设计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提高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第43章网络管理: 本章从网络管理技术概述出发,首先介绍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然后介绍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现,**介绍SNMP; 为了使读者掌握网络管理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H3C的网络管理产品和应用; *后对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第44章堆叠技术: 本章介绍了堆叠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应用,堆叠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和排错方法。第45章网络故障排除基础: 本章对网络故障进行了分类,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步骤,常见的故障排除工具,并给出了一些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建议。各型设备、各版本软件的命令、操作、信息输出等均可能有所差别。若读者采用的设备型号、软件版本等与本书不同,可参考所用设备和版本的相关手册。<br />新华三大学培训开发委员会认证培训编委会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
第6篇应用层协议原理
第23章文件传输协议
在互联网中我们经常需要在远端主机和本地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的应用服务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文件传输的标准协议,FTP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支持用户的登录认证及访问权限的设置。互联网上另一种常用的文件传输协议是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TFTP是一种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不支持用户的登录认证,也不具备复杂的命令。TFTP使用UDP作为传输协议,并具有重传机制。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种传输协议进行介绍。23.1本章目标学习完本章,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FTP协议基础知识。(2) 熟悉FTP协议文件传输模式。(3) 熟悉FTP数据传输方式。(4) 掌握TFTP协议基础知识。(5) 掌握FTP与TFTP相关配置方法。23.2FTP协议23.2.1FTP协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