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设计形态论
经纶天下,衣被苍生。
艺术设计中由于技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形成了细致的职业分工。这种分工的完善,导致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亦繁衍着人类新的文明体系。设计文化的规范,正是建立在艺术设计形态的基础上,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往往体现着艺术设计形态的本质特征。
**节 艺术设计家
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人类社会需要艺术设计家。随着历史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合理与细致,以产业化为背景的艺术设计家,成为了一种高尚的职业,艺术设计家的职业存在,便是一种社会的迫切需求,他们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勤于思考,敬业自励,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并推动着历史的进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艺术设计家,应是一群富于激情且具有理性的劳动者。
一、生存价值
生存需求艺术设计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的积极选择。随着日常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明的生产方式,导引着人们进入高尚的生活空间。因此,艺术设计家负有时代的责任。
对于艺术设计家个人来说,生存意识的萌生,是自身觉悟成熟的表现。生存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环境所产生的忧患意识,常常伴随着一种危机感,这种感情是产生艺术设计家的重要因素,也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需求,证明着艺术设计家与时代同步的文化使命。
人类对于造物的需求,往往是从粗糙到精细,从简易到复:杂的过程,艺术设计家对于造物的技术认识,往往超越于一般的人们,于是创造设计大量的生活器物,提供给社会大众以选择。器物的物理属性,常常会因为材质的改变,而出现大量新的样式,一个成功的艺术设计家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经验,能够迅速抓住机遇,为社会各界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新产品,影响着时代的潮流,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这既是物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过程。器物的材质、造型、功能的递进,是一种由*初的实用到心理审美的变化过程。即人们的*初选择是器物的功用价值,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的依赖和审美的需求,这种由于物化而带来的文化演变,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的结果。 云涌风起,物显事昭。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的进步,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接纳了西方现代文化的诸多回哲学、艺术、思想的激荡,逐渐形成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文化姿态,亦愈来愈融入国际潮流的轨道之中,并开始有了自己响亮的声音。
艺术设计学科是以工业化为背景的生产劳作方式。在中国当代又缘于个人的工作方式的自由选择,逐渐形成了群体与个人的多重结构,也为更多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机缘,以及发展的希望。大量的高等学校增加艺术设计专业,并扩大招生,这种以一种职业而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变化,说明了设计文化的无限创造性,以至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影响着中国当代社会的文明形态。
艺术设计是一种工业化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现代文化象征。尤其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根本认同,这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人、尊重道德、尊重法制等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自觉行为,而以人为本,决不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因此,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现代意义的学科,只有建立在和平、民主、自由、科学的人文精神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2000年我编写的《设计概论》出版后,承蒙艺术设计界的好评,随后的修订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已被许多院校所采用,对我个人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如今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我的《设计概论新编》又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中,我既高兴,又有压力,于是开始制定提纲,积极收集资料。如果仅仅是一种修订,还会陷入以往的思路上。于是另起炉灶,重新撰写,试图建构新的设计文化理念,加入新的学术思考。事实上,近年随着对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西方艺术设计知识的不断引进,已经出现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