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

  • 作者:李运华 许英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11480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 页数:292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基础知识、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等。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_李运华 许英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节 法的基础知识
    一、法与法律规范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依法治国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也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目标之一。法与法律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了解、学习法律。因此,法是什么,法律是什么,法律规范又是什么,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法”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如:法是主权者的命令;法是在法庭里被法官认可并予以适用的那些行为规范;法就是“对法院将要做些什么的预言”等等。
    在我国,通常人们认为:法是由**制定或认可的、代表统治**意志、并由**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这一定义说明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法与**密切相关,有了**才有法律
    法律是一直**意志,**可以通过制定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认可的方式,将某些东西确认为法律。因此这一定义将与**意志没有关系的行为规范排除在法律之外。
    2. 法同时也与统治**意志密切相关
    统治**的意志决定了法的内容,只有被统治**认可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法律。因此,法律的内容不是超越**的。统治**的意志是通过**的意志表现出来的。在中国,人们往往将法的这一统治**意志性,理解为法的本质特征。当然,统治**的意志不是凭空而来的,而且源于统治**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对法律内容的认定,离不开自己所处的经济条件。
    3. 法所确立的行为规范是通过**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这与我们所常见的道德规范不一样。道德规范虽然也是对人们的行为提出要求,但是违反了道德规范,**不会采取强制手段予以纠正或处以责任。而违反了法律规范,**则是通过各种强制的法律责任予以追究。如盗窃犯会被处以刑罚;不履行合同的,会被强制履行或强制其给予对方以经济赔偿。
    4. 法是一类行为规范的总称
    也就是说法的内容就是一类行为规范。行为规范,简单说就是关于行为的标准,就是对各种行为提出标准。人类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如学校为学生制定的学生守则、工厂为个人制定的工作规章等等。而法就是众多人类行为规范中的一类,其特殊性在于:是以**的名义确立行为的标准,是以**强制力来保障这些行为的标准得以实现。
    5. 法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作为行为规范的法,是基于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的制定或认可而产生的。产生之后,就对该权力管辖之下的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该权力之下的人都要遵守该项立法。如果国务院作为**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授权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那么该《实施细则》就在全国具有效力,而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广东省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则在广东省范围内具有效力。
    (二)法律规范的概念与逻辑结构
    与法这个概念相关的概念是法律,通常人们并不去严格区分法与法律。但在中国学术界还是对此进行区分。通常对法律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法律专门用来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是所有由**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可见,广义上的法律是与“法”同义的。
    但实际上由于语言习惯问题,很多时候人们使用的“法”与狭义上的法律同义,即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如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类所有立法文件名称中的“法”,都是与狭义上“法律”同义。
    同样由于语言习惯,我们通常使用“法律规范”而不是“法规范”。法律规范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内在逻辑结构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它是构成法的*基本的组织细胞。
    简单说来,规范是行为的标准,而法律规范就是法律确定的行为标准。法律规范就是关于特定行为的标准,不同的行为肯定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法律规范就是用来指法律确立的用于特定行为的标准。我们常见的一项法律显然是针对不同行为设立了有彼此不一样的行为标准,因此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基本细胞。
    法律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它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常见的有两种学说,一种是“三要素说”,一种是“两要素说”。
    1. 三要素说
    该学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部分组成。
    “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某种情况和条件的规定。通俗地说就是对行为人进行某种行为的假设。如《中华人民共和公司法》中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中的“设立公司”。在比如“杀人者死”,中的“杀人”。
    “处理”,就是当出现了“假定”中规定的情况,应当如何去行为。如上文“设定公司必须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中的“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这是对假定的情形出现后,或者说当事人如果要去从事某项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遵循的法律要求。
    “制裁”,就是规定如果没有按照“处理”中的法律要求来行事,将要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也就是法律责任。
    根据“三要素说”,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就是“如果……,则……,否则……”。
    2. 两要素说
    该学说通常认为法律规范只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要素。“行为模式”实际上就是法律关于某类行为的要求,“法律后果”则是没有按照该要求,则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两要素说”实际上就是将“三要素说”中的“假定”和“处理”合二为一,认为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假定”中的行为与法律对该行为的要求——“处理”是高度统一的,没有必要去区分。
    无论是“三要素说”还是“两要素说”都承认,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不是一回事。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理论上的,在同一法律条文中往往不会完整出现这些要素。如上文所举的“设立公司必须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在该条文中就没有出现不制定公司章程的责任。因此,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二者的关系是:
    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出来的,但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是通过一条法律条文来表达。常见的是关于“制裁”(“法律后果”)部分往往都会单独一个条文来表达,这是立法技术使然。
    同时,有时一个法律条文由属于不同法律规范的一部分。如果2013年修改后的《公司法》第214条规定:“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条关于责任追究方式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相关的违法行为。它作为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成为相关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
    此外,有的法律条文不具有规范性,它们不是任何一条法律规范的一部分,它们是非规范性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和适用该法律文件的。如《公司法》第216条的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这是关于“实际控制人”的法律定义,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公司法中的“实际控制人”是什么的。
    二、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法律规范的载体。所谓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就是指该法律规范是何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出来的。每个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出来的法律,由于制定它们的**机关在**中的地位与角色的不同而不同,其中*重要的法律效力上的差别。
    (一)正式渊源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的规定,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可以分以下几种:
    1. 宪法
    宪法是**的根本大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在效力上它是*高的,是所有立法的依据,其他形式的立法都不得与其相冲突,否则是无效的。
    2. 法律
    这里所称的法律是专门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也是我们此处所谓的法律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专门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它的效力是宪法之外所有形式的法律中*高的,除了宪法,其他任何形式的法都不得与其相冲突。
    3.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正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以**政府的名义,通过正式立法程序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法律一样,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这里所说的正式立法程序是指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国务院审批,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的方式予以公布实施的。因为是**政府制定的,因此不得与宪法相冲突,也不得与***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相冲突。
    4.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所制定的适用于当地民族自治地方的规范性文件。根据级别分为: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前者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后者报省或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可以与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法律不一样,但也是要遵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相冲突。
    5.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但不是所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只有二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包括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在市一级中,并非所有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可以,只有三类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②特区所在地的市;③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只有这三类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6.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有权国务院各部委各职能部门以及地方人民政府通过正式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分为两类: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部门行政规章是指**人民政府的各部委、各职能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经部委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由本部门首长签署命令的方式予以颁布施行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地方行政规章,不是所有的地方人民政府都可以制定地方规章,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三类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特区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规章。地方规章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也不等与上级**权力机关、本级**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相冲突。
    根据《立法法》同级别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章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适用,而不存在效力上的高低。如部门规章与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行政规章之间,并无效力上的上下等级,在各种管辖的范围内适用。
    目录
    **章 经济法律的一般理论
    **节 法的基础知识
    一、法与法律规范
    二、法律渊源
    三、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二节 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涵义
    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三、法律事实
    四、法律关系的保护
    第三节 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一、自然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二、近代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三、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节 物权
    一、物权概述
    二、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
    四、担保物权
    第二节 债权
    一、债的本质与要素
    二、债的种类
    三、债权与物权之比较
    第三节 担保
    一、保证
    二、抵押
    三、质押
    四、留置
    五、定金
    第四节 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征
    二、代理制度的意义
    三、代理的种类
    第五节 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特征及成立条件
    二、法人的能力和责任
    三、法人组织与非法人组织
    第三章 公司法律制度
    **节 公司与企业
    一、企业的基本类型
    二、非法人企业
    三、公司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四、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及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三、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
    四、公司董事、监事、**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五、上市公司
    第四节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一、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二、公司的利润分配
    三、公积金制度
    第五节 公司的变更、解散与清算
    一、公司变更
    二、公司解散与清算
    第四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节 企业破产法概述
    一、破产的概念与特征
    二、破产法的制定及其作用
    第二节 破产申请与受理
    一、破产原因
    二、破产申请
    三、破产案件的受理
    第三节 管理人
    一、管理人制度的一般理论
    二、管理人的资格及选任
    三、管理人的职责与义务
    四、管理人的报酬
    第四节 债权人会议
    一、债权人会议的成员及其权利
    二、债权人会议的召集及其决议
    三、债权人委员会
    第五节 重整与和解
    一、重整与和解的目的、意义
    二、重整制度
    三、和解制度
    第六节 破产清算
    一、破产宣告
    二、破产财产
    三、破产财产的变价与分配
    四、破产程序的终结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二、合同的分类
    三、合同法及其调整范围
    四、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二、合同的订立程序
    三、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一、有效合同
    二、无效合同
    三、可撤销或者可变更合同
    四、效力待定的合同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二、合同履行中的相关规则
    三、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权
    四、合同的保全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
    一、合同的变更
    二、合同的转让
    三、合同的终止
    第六节 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基本理论
    二、违约形态
    三、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四、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六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节 知识产权法概述
    一、工业产权与知识产权
    二、工业产权的特点
    三、工业产权的国际保护
    第二节 专利法
    一、专利与专利法
    二、专利法律关系
    三、专利申请的原则
    四、授予专利的条件
    五、授予专利的程序
    六、专利权的期限及其保护
    第三节 商标法
    一、商标的概念与特征
    二、商标的种类
    三、商标法律关系
    四、商标注册的程序
    五、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
    六、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七章 金融法律制度
    **节 证券法
    一、证券与证券市场
    二、证券发行与保荐制度
    三、证券上市
    四、证券交易
    五、上市公司收购
    六、证券业监管
    第二节 票据法
    一、票据概述
    二、票据法律关系
    三、票据行为
    四、票据的瑕疵与抗辩
    五、票据丧失的补救与汇票的追索权
    第三节 保险法
    一、保险与保险���的一般理论
    二、保险合同
    三、财产保险合同
    四、人身保险合同
    五、保险业监管
    第四节 信托法
    一、信托法的一般理论
    二、信托的分类
    三、信托的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八章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节 产品质量法
    一、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二、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三、产品责任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的权益
    二、经营者的义务
    三、消费争议的解决
    第九章 竞争法律制度
    **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竞争与竞争理论
    二、不争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二节 反垄断法
    一、垄断与反垄断法概述
    二、我国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对象
    三、反垄断的实施
    第十章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节 进出口管理法
    一、货物、技术进出口管理的一般规定
    二、货物、技术进出口的限制或禁止
    三、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
    第二节 对外贸易救济
    一、反倾销
    二、反补贴
    三、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经济仲裁与诉讼
    **节 经济仲裁
    一、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二、仲裁组织
    三、仲裁协议
    四、仲裁程序
    第二节 经济诉讼
    一、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二、经济诉讼的主体
    三、经济诉讼的管辖
    四、经济诉讼的程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