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同志逝世已经三十多年。在他生前,我无缘深交,但早闻其名,曾见其人,心仪已久。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胡华教授修改、出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一书,得到胡乔木、田家英等同志的鼓励和帮助。我当时是个青年教员,协助胡华同志核对资料,校勘文稿。胡华同志多次从田家英同志处听取修改的意见,借到一些��史资料。他都把这些意见说给我听,把借来的资料给我阅读、选录、摘抄。有一次开会,我远远地见到了田家英,当时他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看样子年龄不过三十岁,温文儒雅,风度倜傥,而说话出口成章,卓荦不群,这是我对他的初次印像。那次是茶话会,发言的人很多,田家英说了些什么,我已记不清楚了。以后,曾多次读过他以郑昌笔名发表的文章,又曾在几次理论和时事学习会上听过他讲课、做报告。他
手中不拿讲稿,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说。他对毛主席的著作十分熟悉,剖析深刻,从多方面加以闸发,立论极其精间,对材料、例证则如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所有这些,在我头脑中留下丁十分深刻的印像。我*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九六三年历史学界的小型座谈会上,与会的有范文澜、翦伯赞、尹达、黎澍、刘大年等**学者,地点在前门烤鸭店。当时这类座谈会很少举行我的印像中田家英同志从未参加过这类座谈会,这一次也许是破例参加罢。会上他兴致勃勃地作了长篇即席发言,谈的全是清代的学术文化和人物。我一向认为家英同志是**的马列主义理论家、政治家,想不到他对清代的历史和人物竞如此娴熟,如数家珍。他谈的是学术和现实的阅系,历述了清代后期边塞史地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涉及祁韵士、徐松、李兆洛、何秋涛、李文
田、洪钧、杨守敬等人,以及他们的著作和贡献。这些学者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除了专攻清史和历史地理学的人,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缕述他们的生乎、著作和成就。特别是他在发言中还提到了一位不很知名的萧穆。家英同志说:〔萧穆在江南制造局裹工作了很长时间。江南制造局是中国*早、规模*大的兵工厂。但当时的知识分子以机器制造为末务,不屑一顾,不关心不研究这些新事物。萧穆虽长期在江南制造局工作,写过一部《敬孚类稿》,但这部文稿中却没有一句话提到江南制造局和机器工业的。〕田家英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虽知道萧穆其人,也知道有一部《敬孚类稿》,却没有看过这部书,也不知道萧穆在江南制造局工作过。回家以后,赶陕借来了《敬孚类稿》,果然,其中都是谈经说古,考证赠序之作,并无江南制造局的一点痕迹。家英同志涉猎宽广、渊博多识,实在难能可贵。可惜当时没有录音设备,我又未做笔记,田家英同志这篇极富学术性的发言,我祇记得一些片段内容,大多已记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