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信用的产生也离不开商品货币经济。因为当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货币与商品的互换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不一致,出现了货款的延期支付,即商品赊销。这时商品所有者只是将商品价值单方面转移;当归还价值时,则是货币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这种特殊的价值运动中,买卖双方结成了借贷关系,即信用关系,也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信用便由此产生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克服商品赊销的局限性,产生了货币形态的借贷。因此,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商品货币经济。它是在商品交换发生延期支付,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产生的。
(二)信用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先后出现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种信用形态。
高利贷是指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是*原始的信用形态。它产生于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而且商品货币关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存在极度的贫富不均,就出现了还本付息方式的借贷,但是由于当时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剩余产品非常有限,因此,借���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得到急需的商品和货币。这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受人类社会早期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的影响,高利贷信用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信用形式。高利贷信用除了具有如其名称所揭示的“高利”特点外,还具有另外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等群体,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这就是所谓的非生产性;其二,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即货币在贷出者手中作为资本使用,使货币增值,但借入者无法把它作为资本来使用,只能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解决燃眉之急。
高利盘剥使小生产者在**困难的条件下维系简单再生产,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受阻,因此高利贷导致了生产力发展的缓慢;但与此同时,高利贷在客观上又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高利贷者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资本,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大批小生产者、封建主破产,成为无产者,又为雇佣劳动创造了条件。因此,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重性。
由于高利贷的利率过高,影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转,不能满足新兴资产**的需求,同时高利贷者又竭力维护其赖以生存的小生产方式,因此产生了新兴资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斗争的**是把利率降至平均利润率之下,迫使高利贷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斗争的结果是新兴资产**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制度,以借贷资本形式取代了高利贷的垄断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