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而**
一、人生两件事
二、儒家仁道之根本
三、巧言令色好不好?
四、严于律己
五、当官须知
六、道德与文章
七、道德**的偏颇与如何看待女性
八、自尊与谦逊
九、重丧祭是为了活人
十、儒家人格理想
十一、孝之一解
十二、儒家社会理想
十三、与人交要讲原则
十四、物质与精神、言与行、学与问
十五、教学相长与精益求精
十六、知己与知人
为政第二
一、美好的空想
二、孔子重大失误
三、王道与霸道
四、孔子晚年的自白
五、释孝之一
六、释孝之二
七、释孝之三
八、释孝之四
九、孔子喜欢内向型性格
十、知人不难
十一、温故与知新的关系
十二、专与博的关系
十三、做了再说
十四、合而不从
十五、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十六、关于排斥异端
十七、为学切忌不懂装懂
十八、多闻多见与谨言慎行
十九、用人唯贤
二十、居上位者须以身作则
二十一、孔子自我解嘲
二十二、人无信则事无以成
二十三、承传与变革
二十四、合情合理(礼与义)
八佾第三
一、对僭礼者怒斥
二、对僭礼者讽刺
三、礼乐与仁的关系
四、仁与礼之本
五、孔子感叹周天子名存实亡
六、孔子维护君主制又一例
七、争与让
八、教学相长又一例
九、言而有征,无征不信
十、不欲观之礼
十一、至仁至孝者可治天下
十二、孔子重祭祀但不相信鬼神之实在
十三、有求无媚
十四、温故知新又一说
十五、敬谨以求实
十六、尚礼不尚力
十七、虚应故事也比荡然无存好
十八、孔子感叹世无知己
十九、维护君主制又一例
二十、中庸之为美
二十一、既往不咎
二十二、孔子贬管仲
二十三、孔子知音者
二十四、天涯何处无知己
二十五、孔子的审美理想
二十六、孔子又在发牢骚
里仁第四
一、择邻而居
二、安仁与利仁
三、好好,恶恶
四、志于仁则无恶行
五、君子须时时处处守仁不违
六、世无仁者的感慨
七、观过亦可知其人品
八、生命不息,闻道不止
九、有志于道者不讲究吃穿
十、无可无不可,但以义为从
十一、德治与刑治
十二、孔子对“利”之偏见
十三、礼主敬而以让为实
十四、首先要有真才实学
十五、忠恕即仁
十六、重义轻利
十七、贤与不贤皆可为师
十八、敬而无违乃孝道之根本
十九、孝道箴言
二十、无标题_
二十一、孝子之至情
二十二、言不轻出,恐行之不及
二十三、以约自守则少失
二十四、强调慎言过了头
二十五、孔子自叹自励之辞
二十六、谏而不数
公治长第五
一、孔子择婿
二、孔子择婿其二
三、君子必有良师益友
四、对子贡的评价
五、口才无关紧要,太会说话反而不好
六、为何弟子不听话反而高兴?
七、孔子欲浮海
八、当官的好找,仁人难觅
九、孔子偏爱颜渊
十、孔子发脾气
十一、个人欲望与刚毅可得��乎
十二、仁恕岂易
十三、孔子不言性与天道
十四、子路惟恐有闻
十五、不耻下问
十六、称美子产
十七、称美晏婴
十八、孔子不信占卜
十九、就事论事与全面评价有别
二十、再思可矣
二十一、“愚不可及”乃夫子自道
二十二、孔子思归
二十三、关于不念旧恶
二十四、枉即不直
二十五、做人要有节概
二十六、师生言志
二十七、孔子说话过头
二十八、孔子以好学自诩
雍也第六
一、孔子极许冉雍
二、居敬而行简
三、只有颜渊好学
四、周急不继富
五、当与即与
六、犁牛之子不妨做牺牛
七、颜渊三月不违仁
八、孔子以弟子自傲
九、闵子骞有庄子之风
十、孔子与弟子诀别
十一、贤者安贫乐道
十二、不为与不能有别
十三、学有小大之分
十四、用人先看人品
十五、“不伐”谈何容易
十六、深叹世之但重佞与色
十七、怪叹道之不行
十八、文质并重
十九、直与罔
二十、知不如好,好不如乐
二十一、中人分上下
二十二、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二十三、智者动。仁者静
二十四、鲁须一变,齐须再变
二十五、叹世风之不古
二十六、仁者不愚
二十七、博学不易,反约尤难
二十八、孔子发誓
二十九、中庸之德
三十、圣(博施济众)与仁(推己及人)
述而第七
一、述与作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孔子四忧
四、闲暇中的孔子形容
五、孔子叹老
六、分辨道、德、仁与艺
七、孔子收学生的条件
八、启发式教育与举一反三
九、吊丧食不甘味哭不复歌
十、行与藏,勇与谋
十一、孔子比颜渊有人情味
十二、孔子之所慎,敬而远之
十三、孔子陶醉在音乐之中
十四、争国与让国
十五、孔子想当隐士
十六、孔子年将五十还想重新学起
十七、孔子讲课用雅言
十八、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九、孔子承认有天才但不以天才自居
二十、孔子反对力与乱,不信怪与神
小结
附录:《论语》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