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

  • 作者:张岂之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70300
  •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1日
  • 页数:538
  • 定价:¥39.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体现。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思想、理论、价值观,即观念文化,此外,还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政治文化、文学艺术、生态文化等。人们对于文化的研究,如果离开民族的实体和民族生衍发展的历史,或者离开文化的核心,就难以抓住文化的**所在。如果只是限于思想、理论、价值观的研究,而忽视文化结构的其他方面,就不能理解文化的全貌。因此,《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尝试将思想史与文化史结合起来,努力融合为一个整体,以进一步凸显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 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_张岂之_高等教育出版社_
    文章节选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诸子主要流派思想文化的特点或**,也许可以说,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种人学,关心现实的人成为理想的人的问题,强调人道(人性或“人之道”)对于人的重要意义;道家思想主要是一种自然之学,强调天道(自然或“天之道”)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墨家和儒家一样关心人,但它更站在“王公大人”的立场,注重现实人的社会功利欲望的满足;法家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想,关心如何通过“法”(一种特定的制度文化)的建设,实现、维护政权的统一和稳定。从反映他们思想的主要著���看,《论语》*能暗示,随事指点;《墨子》*喜证明,甚至探讨了一定的逻辑形式;《孟子》*为雄辩,让人无可辩驳;《荀子》*能说理,说服力强;而《老子》则冷静观察,自然无为;《庄子》借助寓言,说出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就人而言,孔子待人亲切,孟子气概不凡,荀子条理井然,老子*有智慧,庄子逍遥自得,墨子则急于奔走,席不暇暖,韩非则善于解释和总结。从文化角度看,儒家有人文精神,道家强调“自然”对于文化的意义,墨子有宗教精神,法家有功利意识。从文风看,《孟子》犀利,《庄子》恣肆,《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将诸子学和几乎同时的古希腊哲学相比较,可以见到中西古代思想在启动时期的异同。从不同方面看,古希腊哲学几个*早的哲学家,如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尼等,首先关心的是科学知识,即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是现代科学家关注的**。相距米利都学派很久以后,特别是苏格拉底时代,人们的思想才转向实践生活的哲学,即一种能指导个人的实践和生活的实用哲学。同时,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倡导寻求从根本上解答有关宇宙的真正性质的问题。以科罗封的塞诺芬尼和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为起点的许多前苏格拉底阶段的伟大哲学家跟随米利都学派,他们关心的是形而上学问题,企图揭开*终实体的秘密,说明物理宇宙的起源,并展示在人的经验中显现的现象事实是如何起源于*终实体的。中国诸子学学者对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没有专门的兴趣,对“天道”和“人道”的深刻直觉,也不是为了揭开*终实体的秘密。从一开始就综合地、辩证地、现实地观宇宙,悟人生,而不是专门地、分析地、抽象地求知识、爱智慧,是诸子学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历史进程。
    ……
    目录
    **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节 农业的繁荣
    第二节 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
    第三节 刻划符号
    第四节 社会分化与**城邑的出现
    第五节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
    第六节 中华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 周代礼乐思想
    **节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
    第三节 礼与乐
    第四节 礼的要素
    第五节 礼的分类
    第六节 礼主敬
    第七节 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地域文化
    **节 春秋战国时期地域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孔子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墨子的思想
    第四节 《老子》的理论思维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说
    第六节 《庄子》的“逍遥”观
    第七节 荀子的思想
    第八节 法家及其总结者韩非
    第四章 两汉时期的经学思想
    **节 汉代政治指导思想的抉择
    第二节 两汉经学发展及思想建树
    第三节 经学思想与汉代政治实践
    第四节 经学与汉代文学艺术
    第五节 汉代文化对周边地区及**的影响
    第五章 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潮
    第六章 唐代思想文化的历史价值
    第七章 宋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与创新性
    第八章 明清思想文化的创新探求
    第九章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特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