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3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3版)

  • 作者:周德庆 徐德强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69380
  •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01日
  • 页数:364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3版)》内容设计既重视基本操作的全面训练,又突出了新进展、新**,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涵盖显微镜技术,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基配制,消毒与**,生长繁殖的测定,菌种的分离、纯化、鉴定、保藏,遗传变异与育种,分子微生物学,病毒学与免疫学基本技术,以及与食品、发酵、环境、土壤和生物**等有关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
    目录
    实验须知
    实验常用器皿一览表
    **部分基础实验
    **周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和菌落识别
    实验Ⅰ—1—1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Ⅰ—1—2斜面接种与培养
    实验Ⅰ—1—3三点接种与培养
    实验Ⅰ—1—4穿刺接种法和细菌运动力的观察
    实验Ⅰ—1—5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识别
    第二周细菌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Ⅰ—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Ⅰ—2—2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
    实验Ⅰ—2—3革兰氏染色法(经典法)
    实验Ⅰ—2—4革兰氏染色法(三步法)
    实验Ⅰ—2—5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第三周细菌的芽孢、荚膜和鞭毛染色法
    实验Ⅰ—3—1芽孢染色法
    实验Ⅰ—3—2荚膜染色法
    实验Ⅰ—3—3鞭毛染色法
    实验Ⅰ—3—4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Ⅰ—3—5Ⅰ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第四周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
    实验Ⅰ—4—1放线菌的插片、搭片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Ⅰ—4—2真菌的载片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Ⅰ—4—3根霉孢子囊和假根的观察
    实验Ⅰ—4—4蓝色犁头霉接合孢子囊的形成和观察
    实验Ⅰ—4—5霉菌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的观察
    第五周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
    实验Ⅰ—5—1通用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Ⅰ—5—2鉴别性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Ⅰ—5—3选��性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Ⅰ—5—4加压蒸汽**法
    实验Ⅰ—5—5培养皿的干热**法
    实验Ⅰ—5—6立滤**技术
    第六周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和生长曲线的绘制
    实验Ⅰ—6—1细菌的液体接种法和培养特征的观察
    实验Ⅰ—6—2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第七周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Ⅰ—7—1酵母菌和霉菌孢子的直接计数法
    实验Ⅰ—7—2细菌细胞的直接计数法
    第八周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
    实验Ⅰ—8—1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Ⅰ—8—2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简便快速计数法
    实验Ⅰ—8—3用MPN法测定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数
    第九周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Ⅰ—9—1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
    实验Ⅰ—9—2用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实验Ⅰ—9—3真菌的单孢子分离法
    实验Ⅰ—9—4真菌的菌丝**切割分离法
    第十周检测噬菌体的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Ⅰ—10—1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Ⅰ—10—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实验Ⅰ—10—3溶原性细菌的检测和鉴定
    第十一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实验
    实验Ⅰ—11—1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的诱变效应
    实验Ⅰ—11—2用梯度平板法筛选大肠埃希氏菌抗药性突变株
    实验Ⅰ—11—3大肠埃希氏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实验Ⅰ—11—4Ames试验法
    实验Ⅰ—11—5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第十二周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Ⅰ—12—1温度、pH和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Ⅰ—12—2消毒剂和杀菌剂*低**浓度(MIC)的测定
    实验Ⅰ—12—3用杯碟法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第十三周菌种的保藏原理与方法
    实验Ⅰ—13—1常用的简易保藏法
    实验Ⅰ—13—2甘油保藏法
    实验Ⅰ—13—3干燥保藏法
    实验Ⅰ—13—4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实验Ⅰ—13—5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第十四周细菌鉴定中的常规和微量快速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Ⅰ—14—1若干常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Ⅰ—14—2应用API—20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肠杆菌科和部分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十五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
    实验Ⅰ—15—1细菌总DNA的小量制备
    实验Ⅰ—15—2利用PCR技术制备基因片段
    实验Ⅰ—15—3蓝白斑筛选技术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实验Ⅰ—15—4氯化钙法制备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和质粒DNA的转化
    实验Ⅰ—15—5重组质粒DNA的小量制备和电泳验证
    第十六周血清学反应实验技术
    实验Ⅰ—16—1免疫血清的制备
    实验Ⅰ—16—2凝集反应
    实验Ⅰ—16—3环状沉淀试验
    实验Ⅰ—16—4用鲎试剂法测定细菌内毒素
    实验Ⅰ—16—5双向琼脂扩散沉淀反应
    第二部分任选实验
    1.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技术
    实验Ⅱ—1—1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固氮菌、酵母菌和土壤真菌
    实验Ⅱ—1—2酸奶的制作和其中乳酸菌的分离
    实验Ⅱ—1—3甜酒酿的制作及酒药中根霉的分离
    实验Ⅱ—1—4杀虫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
    实验Ⅱ—1—5杀虫真菌——白僵菌的分离
    实验Ⅱ—1—6酚降解细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
    实验Ⅱ—1—7食用菌菌种的分离和制种技术
    实验Ⅱ—1—8颉颃性放线菌的筛选法
    2.厌氧菌培养技术
    实验Ⅱ—2—1厌氧罐技术
    实验Ⅱ—2—2用厌氧袋法分离培养丙酮丁醇梭菌
    实验Ⅱ—2—3针筒厌氧培养法
    实验Ⅱ—2—4用亨盖特滚管技术分离严格厌氧菌
    3.动、植物病毒实验技术
    实验Ⅱ—3—1植物病毒的接种、培养和定量测定
    实验Ⅱ—3—2动物病毒的鸡胚接种、培养和病毒滴度测定
    实验Ⅱ—3—3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培养和分离提纯
    4.水体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实验Ⅱ—4—1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Ⅱ—4—2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实验Ⅱ—4—3应用测菌管检测野外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
    实验Ⅱ—4—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
    5.微生物培养技术
    实验Ⅱ—5—1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应用
    实验Ⅱ—5—2培养基的正交设计与分析
    实验Ⅱ—5—3台式自控发酵罐的原理、构造和使用
    6.微生物遗传变异实验技术
    实验Ⅱ—6—1转座子Tn5的遗传学效应
    实验Ⅱ—6—2lac—突变型的互补测验
    实验Ⅱ—6—3大肠埃希氏菌λ噬菌体的高频转导
    实验Ⅱ—6—4质粒DNA转化酵母细胞
    实验Ⅱ—6—5质粒从大肠埃希氏菌到链霉菌的接合转移
    7.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Ⅱ—7—1细菌DNA中(G+C)mol%值的测定
    实验Ⅱ—7—2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细菌
    实验Ⅱ—7—3利用ITS序列鉴定真菌
    实验Ⅱ—7—4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8.免疫学实验技术
    实验Ⅱ—8—1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实验Ⅱ—8—2用间接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若干微生物的学名及其音标
    二、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三、常用培养基成分
    四、染色液和试剂的配制
    五、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六、培养基容积与加压**所需时间
    七、缓冲液的配制表
    八、常用消毒剂表
    九、市售浓酸和氨水的相对密度和实际浓度
    十、相对密度与糖度换算表
    十一、常用干燥剂
    十二、十进制倍数和分数的词冠表(国际制)
    十三、常用的计量单位
    十四、洗液的配制
    十五、标准筛孔对照表
    十六、部分**的菌种保藏机构名称和网址信息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