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编音乐教育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编音乐教育学

  • 作者:朱咏北 王北海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184574
  •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01日
  • 页数:288
  • 定价:¥1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课题研究的进行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应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只有课程结构体系合理,各门课程的设置及其教材内容适应教育基本理念、培养目标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中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为此,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单位一致同意组织“新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教材系列”的编写工作,并决心发挥集体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
    本系列**批10部教材的选题原则是:一、为适应《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贯彻,对原有课程没有包含或涵括不够全面的教材,优先组织编写。譬如:如果不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要做到“理解多元文化”就比较困难;如果不开设《计算机音乐》,就不会用计算机来进行音乐创作,也不能制作相应的课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通俗音乐,必须开设《中外通俗音乐》;为了使青年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体裁形式、各民族各地域传统音乐的特点和综合性特点,必须开设《中国传统音乐》;为了贯彻多学科综合的原则,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审美和音乐表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舞蹈和戏剧表演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必须开设《舞蹈
    文章节选
    **章 本体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说:“有些事物独立存在,有些不能,前者为本体。”本体即事物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及基本属性。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本体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本体是不可认知的自在之物,是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达到的“彼岸世界”。本体是指相对**的存在,也就是指事物内部的根本属性,质的规定性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否认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宇宙万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而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事物本身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部环境是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认识事物本体,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基本属性,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认识事物与他物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源自于人类音乐与教育两类社会存在,完整把握音乐艺术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认识音乐教育现象的基础。即音乐本体与教育是构成音乐教育本体认识的必要部分。
    **节 音乐本体论
    一、音乐本体的起源
    1. 劳动起源说
    劳动实践创造了音乐的观点,在中国古已有之。汉《淮南子·道仕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它解释了人在劳动实践中所发出的音响节奏是音乐起源的主要动因。
    恩格斯说:“由于劳动导致了人类各种器官的完善,从而使艺术产生成为可能。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及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逐渐复杂化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原始艺术以及所有的观念、意识形态。
    2. 游戏起源说
    音乐起源于原始游戏冲动,历来是起源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劳动实践唤起感性冲动与理性形式冲动的结合并不能产生艺术,只有无目的而产生的游戏冲动,才是艺术美的起因。这种在游戏冲动中获得的自由快感,才是音乐起源的基础。心理学家斯宾塞也认为:“音乐起源来自于人在劳动过程中的过剩精力的发泄,是力量的一种非自然的练习。”
    ……
    目录
    **章 本体论
    **节 音乐本体论
    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 音乐教育本体论
    第二章 课程论
    **节 课程与音乐课程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音乐课程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新音乐课程论
    第三章 活动论
    **节 概论
    第二节 课外音乐活动
    第三节 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和音乐活动课程
    第四章 方法论
    **节 概论
    第二节 常用的音乐教育方法及其运用
    第三节 音乐教育的方式与模式
    第五章 评价论
    **节 音乐教育评价概论
    第二节 音乐教育评价技术
    第三节 音乐新课程教育评价
    第六章 教师论
    **节 概论
    第二节 音乐教师的素质
    第三节 音乐教师的培养
    第七章 技术论
    **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