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
--对“中国文化统一案”的评估
1988年7月14日,以陈立夫为首的34位国民党**评议委员,提出了一项旨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议案:“中国文化统一案”。这项议案的突出特色是把统一的基础放在文化上,它认为“谋求统一必先建立共信,中华文化为建立共信的*佳条件”,基于这种认识,它具体地设计了统一应循的三个步骤:文化-经济-政治,明确地提出了“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构想。
“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是一个富于建设性的构想。它受到了两岸舆论界的普遍欢迎。9月7日《人民日报》就“中国文化统一案”专门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两岸互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文章高度评价了陈立夫等34位先生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并肯认:“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是海峡两岸建立共信和互信的一个重要基础。”台湾几家颇有影响的报刊则认为“中国文化统一案”具有“前瞻性”、“积极性”、“挑战性”、“震撼性”,是一项“反客为主”的提案。①
目前看来,这项议案尚很难获得台湾当局的首肯(7月29日李登辉已对这项议案作了否定性表态),但从统一大业的必经阶段着眼,适应民意之所望,舆情之所促,探讨一下这项议案“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构想的具体含义与可行性。
一种视角的发现总是有限的,由多个视角形成一种交叉的视野,或能逼近真相。这部文集谈天说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口无遮拦,也有些严肃的,却不免酸腐之气。来点宏大的语词,涵盖者,自不仅宗教、民族、文化、历史……希望能够歪打正着,对时弊能够有所针砭,对世风能够有所匡正,对文明能够有所浸润,对学界能够有所警策。
现在的学界也开始“恶搞”,一时间,阴狠刻毒的皇帝正气凛然,千夫所指的汉奸通体灵光……君不见,“历史”已经“开放”了!幽灵不仅应该重新评价,更应该重新开发。价值的颠倒,善恶的易位,“怎么都行”,正是我们时代骄傲的流行风。细看来,却都是孔方兄的诱惑难逃。既如官方出面以中华民族的名义公祭黄帝、炎帝、大禹等祖宗(文集里已批评官方出面祭孔),初看好像能够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两岸统一也有好处。但各地方官拼命论证某某祖宗出在自己那里,却总让我想起一个民间故事:一对贫困的老夫妇养了一群不肖子孙,临老没有依靠。有位高人为老夫妇出了个主意,让他们散布舆论,说自己的枕头里都是金子,子孙们信以为真,你争我抢地“孝敬”老人。等到老人故去,子孙们又你争我抢地要那个枕头,打开了,里面不过是寻常的秕草。我不知道,如果我们的祖宗不能带来旅游收入、不能带来商业价值,我们的那些地方官还会不会那样热衷地认祖宗、祭祖宗?我们从来只有宗教功利主义、宗教实用主义、宗教工具主义,从来只有政治功利主义、政治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