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的误区 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是指雇主从预测到满足其人力资本需 求的一个过程。对人才管理*常见的释义是让有适当技能的人才在适合的 工作岗位上工作。对任何组织来说,这都是基本的人才管理挑战。人才管 理往往关注管理和行政岗位,然而,对于那些任职要求高、难以轻易胜任 的工作岗位,人才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人才管理决策将影响一个组织的能力和*终的成功;从为该机���服务 的人员的角度来看,这些决策会决定他们职业发展的通道和步调。人才管 理实践还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那一代为 例,终身雇佣模式给他们,乃至整个美国中产**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 经济基础。
对人才管理的失败的理解比对人才管理的概念本身的理解更容易。人 才管理的失败包括供求不匹配:一方面,拥有过多的雇员导致人员下岗和 重组;另一方面,缺少具有相应技能的人,将导致人才短缺。这样的不匹 配是雇主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过去的那一代,尤其是一些大企业,似乎徘 徊在人才过剩和人才短缺之间。这种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才管理实践,尤其是在美国,往往会步人两大误区。**种情况, 同时也是*常见的,就是不作为——不去尝试预测人才需求,也不制订计 划解决问题。时过境迁,人才管理过剩的局面已被打破,目前,依赖外部 招聘的反应性处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第二种情况在一些老企业中比较常 见,依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复杂的预测和继任计划的官僚模式——这 种体制形成于企业可以高度预测的年代。由于这些模式的不确定性和高成 本,现阶段已经不再适用。本书讲述了不同于前两种模式的第三种模式, 它比**种模式风险性小,比第二种模式更具快速反应性。
/人才管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许多观察家认为,人才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机 制,但是目前企业里大多数空缺职位都是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解决的。企 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实践——比如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人才培养任务的创 建、评估**的建立、高潜能项目的实施以及继任计划的贯彻——也都呈 现出新的理念。这些方法和其他一些看似新颖的雇员发展实践,例如业绩 等级评定体制、360度反馈项目、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等,在20世纪50年 代是很常见的,然而现在除了在少数大公司,这些方法已经很少使用了, 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已被摈弃。
当然,不是说这些实践不能培养和发展人才,而是它们的成本太高 了。*昂贵的成本就是对人才需求的不可预测性的管理。20世纪70年代, 企业不能有效预测出经济不景气,而人才储备库在主观设定的企业繁荣发 展之下持续造就着人才,在此情况下,企业内部的人才发展陷于瘫痪状 态。人才供给过剩和白领工人下岗的政策,共同导致了企业组织重病缠 身。随之,1981年经济萧条的严峻状态引发白领职工下岗和终身雇佣制的 结束以及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削弱了人才培养计划并削减了人才培养部 门。令人费解的是,如果这时的首要任务是减少人才,那么为什么还要保 留旨在培养人才的项目呢? 此后,雇主开始转向外部劳动力市场,以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这种外部招聘的办法在90年代初期大行其道,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 下岗的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竞争对手那里招聘自己所需 的人才将导致内部员工的发展停滞。当员工外流到其他公司时,雇主又会 进一步降低人才培养的投资。
我曾经和一个在**器械公司任职的**执行官有过一次谈话,主题 是关于他的人力资源主管对人才管理培养项目的提议。当时他否决了那个 提议,他说:“当我们的竞争对手愿意为我们培养人才时,我们为什么还 要多此一举呢?”到了90年代中期,几乎任何一家大公司都坚持把自己的 人才目标定为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掘人才并留住自己的人才,总的来说这是 不可能的。一些老企业仍然依靠以前大多数公司遵循的方式,持续投资培 养人才,因而被称为“学院派公司”——人才培养的基地。
但是,作为解决人才管理挑战的办法,外部招聘在20世纪90年代末 开始遇到其不可避免的局限。当时,美国历史上时间*长的经济扩张耗尽 了可利用的人才供应。大多数雇主开始认识到,即使他们能从外部招聘到 有经验的人选,也有可能后院失火,失去企业内部原有的有经验的人才。
他们挖来人才填补某些职位的空缺,结果自己的人才却流失到别的公司类 似的岗位上。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