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流域坡面治理工程 我国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坡面面积较大,其中不少为坡耕地,水 土流失严重。坡面既是山区、丘陵区农林牧业生产集中之地,又是沟道泥沙和径流的起源地, 因此加强坡面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坡面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还可改善生产用地的水土 条件,促进农林牧业发展,并可为沟道治理奠定基础。 坡面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梯田、拦水沟埂、山坡截流沟、水簸箕、截水坑、蓄水池、水窖 (旱井)、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山边沟等。其主要作用在于使坡耕地变为梯田,提高作物 产量;改变小地形就地蓄水拦沙,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坡面生产用地土壤水分;将未能就地拦 蓄的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坡面侵蚀泥沙汇入沟道,降低泥沙对下游 的危害。 **节 坡面治理工程措施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一、梯田 梯田(terrace)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水平台阶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是山区、丘陵 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由于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 梯田的修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数量大,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早修筑梯田的**之 一,距今约有3000多年,目前我国有水平梯田约2670万hm2。除我国外,世界上其他**, 如奥地利、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都有不同类型数量较大的梯 田,以亚洲*多。 (一)梯田的作用 梯田是坡面上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减少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增加田面降水蓄 渗、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具有很大作用。 根据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实测资料,坡地修成水平梯田和水平埝地后,可拦蓄70%~ 95%的径流,90%~****的侵蚀泥沙。修筑标准高、质量好的梯田可以拦蓄全部流失土 壤,且年年发挥作用,效益非常显著。坡地改为3°以下的缓坡地或水平梯田,一次可以拦 蓄降雨70~100mm。 内蒙古喀喇泌旗小牛群乡狮子沟试验站多年观测表明,梯田年平均拦截天然降水 3525m3/hm2,比坡地多拦蓄近100mm的降水。 此外,修建梯田对提高土壤肥力也具有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 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地仅为0.69%,梯田则为1.70%,比坡地高146.4%;土壤全氮含量, 坡地仅为0.06%,梯田为0.11%,比坡地高83.3%。 梯田的作用可归纳如下: (1)减缓坡面坡度,缩短坡长,拦截径流和泥沙。梯田一般可以拦截径流70%以上,泥 沙90%以上。 (2)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含水量,蓄水保墒,���肥,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据测 定,梯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高1.3%~3.3%,增产30%以上。 (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水利化。梯田田面平整,随着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的实 施,使机耕和灌溉更为方便。 (二)梯田的分类 梯田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断面形式、建筑材料、土地利用方向、施工方法等进行分类。 1.按断面形式分类 梯田按修筑的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 隔坡梯田和波浪式梯田等类型。 1)水平梯田(benchterrace) 田面呈水平状,田坎均整,采用半填半挖方式修筑而成 (图1-1)。由于其耕作方便,蓄水保土能力强,是应用*为广泛的一种梯田类型,适于种植小 麦、水稻、旱作物和果树等。 2)坡式梯田(slopingterrace) 坡式梯田是顺坡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依 靠逐年耕翻、径流冲淤并加高地埂,使田面坡度逐年变缓,*终变成水平梯田的一种过渡形式 的梯田(图1-2)。坡式梯田蓄水保土能力较差,但修筑省工,适宜于坡度较缓、水土流失较 轻、劳力较少的地区。 3)反坡梯田(back-slopeterrace) 断面与水平梯田相似,但田面微向内侧倾斜,倾斜 反坡一般为2°(图1-3)。反坡梯田能增加田面蓄水量,暴雨时,过多的径流可由梯田内侧安 全排走,不致冲毁田坎。反坡梯田多为窄带梯田,适宜种植果木及旱作作物。干旱地区造林的 反坡梯田,一般宽1~2m,反坡坡度为10°~15°。 4)隔坡梯田(intervalterrace) 相邻两水平阶台之间隔一斜坡段的梯田,从斜坡段流 失的水土可被截留于水平阶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斜坡段可种草、栽植经济林或林粮间作 (图1-4)。隔坡梯田适用于地多人少、坡度较陡、降水较少的地区。隔坡梯田也可作为水平梯 田的过渡形式。 5)波浪式梯田 又名软埝或宽埂梯田。一般是在小于7°的缓坡地上,每隔一定距离沿 等高线方向修软埝和截水沟,两埝之间保持原来坡面(图1-5)。软埝有水平和倾斜两种。水 平软埝能拦蓄较多径流,适用于较干旱的地区;倾斜软埝能将径流由截水沟**排走,适用于 较湿润的地区。软埝的边坡平缓,可种植作物。两埝之间的距离较宽,面积较大,便于农业机 械化耕作。波浪式梯田在美国较多,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些。 2.按建筑材料分类 梯田按田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坎梯田 等。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年降水量少,土料取用方便,一般修筑土坎梯田。石质山区或 土石山区,石多土薄,降水量多,修筑石坎梯田坚固耐用。黄土丘陵地区地势较为低缓的地 带,可采用灌木、牧草为田坎的植物坎梯田。 3.按土地利用方向分类 梯田按土地利用方向,可分为农用梯田、果园梯田、造林梯 田和牧草梯田等,以农用梯田和果园梯田*为普遍。还可依灌溉与否,分为旱作梯田和灌溉梯 田等,有水源条件之地,尽可能配套建设灌溉梯田。 4.按施工方法分类 梯田按施工方法,可分为人工梯田和机修梯田。对于面积较小、 田面较窄的土坎梯田或石坎梯田,一般采用人工修筑;而在坡度平缓、田面设计较宽、劳力较 少的土质山区,大面积修筑水平梯田,宜采用机修的方法,可节约劳力,提高修筑质量,加快 实现山区梯田化。 二、地埂、截水沟 (一)地埂 为了拦截坡面地表径流,截短坡长,控制坡面土壤侵蚀,抗旱保墒,在坡面上可修筑连续 式或断续式地埂,达到蓄水拦沙,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目的。地埂的蓄水容积较小,工程量也较 小,可结合农事修筑。 (二)截水沟 为将坡耕地、林地、草地及其他非生产用地的地表径流引入坡面蓄水工程或**排泄至沟 道中,应在坡面修建山坡截水沟。山坡截水沟在坡面上的布置,应保证两条截水沟之间的径流 流速小于土壤临界冲刷流速。 三、水簸箕、截水坑 (一)水簸箕 水簸箕是建立在农田径流汇集槽中的一种蓄水保土工程,是横截集流槽的小土埂,由于土 埂中间高两边低,其承纳径流的形状似簸箕,故称为水簸箕。水簸箕拦蓄径流体积小,易淤满 失效。 (二)截水坑 截水坑是在干旱地区,为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在低洼地带或者坡面下方修筑的微型集水保 水工程。根据地形条件,截水坑可设置成圆形、半圆形、V字形、U字形、E字形等形状。一 般单个截水坑面积较小,截水坑内可种植农作物、果树等。截水坑多修建于破碎坡面。 四、蓄水池、水窖 (一)蓄水池 蓄水池(waterstoragepool)又称为涝池,一般布设于村庄产流集中的地方,如场边、沟 头及坡面低洼处。一般采用砖、块石砌筑或就地挖深修建,多不作防渗处理。涝池的主要作用 是拦蓄径流,保持水土,制止沟头前进;同时,蓄水供农业灌溉和牲畜饮用。涝池主要分布于 我国南方山地、黄土高原沟壑区。 (二)水窖 水窖(watercellar)一般是在干旱且地下水缺乏地区,为解决人畜用水及节水灌溉用水而 修筑的储水建筑物,建在地面之下的水窖,亦称为旱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丘陵区,水 窖也广泛分布于坡面上,以蓄积坡面径流,减轻坡面土壤侵蚀,并为坡面农林牧业发展提供灌 溉水源,是坡面蓄水工程及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中西部干旱山区很难修建大型骨干水源工程,干旱缺水长 期制约着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窖作为微型蓄水设施,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水窖施工方便,造价低廉,便于使用,因此目前仍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雨水集蓄利 用工程。 水窖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井窖和窑窖。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粘土水窖、浆 砌石水窖、混凝土水窖等。 混凝土水窖结构一般为井式,形状有瓶形或球形(图1-6)。根据施工特点,混凝土水窖 可分为现浇修筑和预制件装配修筑两种。目前,混凝土水窖在人畜饮水及灌溉工程中应用 广泛。 五、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 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等工程措施,既是坡面防护措施,又是造林整地工程,既有拦蓄 坡面径流、固持土体、**坡面水土流失的作用,又能改善造林地土壤水分、养分及光照等立 地条件。 (一)水平阶 水平阶(horizontalstage)是沿等高线将坡面修筑成狭窄的台阶状台面。阶面水平或稍向 内有3°~5°的反坡,宽度因地形而异,石质山地较窄,一般为0.5~0.6m,土石山地及黄土地 区较宽,可达1.5m,阶长视地形而定,阶外缘可培修(或不修)20cm高土埂。上下两阶的水 平距离,根据造林行距和水平阶间斜坡径流能全部或大部容纳入渗确定。水平阶设计规格应因 地制宜。 水平阶适用于坡面较为完整、土层较厚的缓坡和中等坡。 (二)水平沟 水平沟(levelditch)是沿等高线布设的一种坡面防护及整地措施,沟的断面呈梯形,由 半挖半填的方式修筑而成,沟内侧挖出的生土用于外侧作埂,树苗栽植于沟埂内侧。沟间距和 沟埂的具体尺寸,一般根据坡面暴雨径流和造林行距确定。通常情况下,水平沟底宽0.5~ 0.7m,沟深0.5~0.7m,边坡1∶1(图1-7)。 水平沟容积大,能够拦蓄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内水分条件较好;水平沟较深,沟壁有一定 的遮阴作用,沟内温度较低,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因此,水平沟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大。 但水平沟整地动土量较大,较为费工。水平沟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地区和较陡的坡面。 (三)鱼鳞坑 鱼鳞坑(fish-scalepit)为近似于半月形的坑穴,一般长径l为0.8~1.5m,短径R为 0.5~0.8m,坑深0.3~0.5m,坑内取土在下沿筑成弧状土埂(中部较高,两端较低),埂高 0.2~0.3m。鱼鳞坑在坡面沿等高线布置,上下两行坑口呈“品”字形排列。鱼鳞坑的行距n 和穴距m,可根据坡面径流量和造林设计的株行距确定。苗木栽植于坑内距下沿0.2~0.3m 位置,坑的两端各开挖宽、深均为0.2~0.3m、倒“八”字形的截水沟(图1-8)。 六、山边沟 山边沟是在坡面上,每隔适当距离,沿等高线方向所构筑的一系列浅三角形沟,用来截短 坡长,分段拦截径流,控制冲蚀,防止面蚀和小侵蚀沟的形成,从而达到保护土地的目的。山 边沟断面宽而浅,故可为坡地机械化提供作业道路,同时还能够降低田间劳动消耗和工本。山 边沟配合植物覆盖,既可增强水土保持效果,提高坡地农业生产效率,又具有绿化、美化环境 等多种功能。 山边沟效用与宽垅梯田相同,唯断面有异而已。 山边沟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19世纪中叶已盛行于美国南部各州,但由于占地及不便耕 作,后演变成宽垅梯田。一般除果园外,当地面坡度超过8°(14%)左右时即不宜应用,因为 培土筑埂使坡度急剧增大,机械耕作不便。在国外应用山边沟保持水土者,除欧美一些**外, 尚有波多黎各、斯里兰卡等地。目前,我国也广泛使用,台湾省1969年就发展到2.4万hm2, 其数量仅次于水平梯田,而且发展势头不减,成为台湾数量*多的坡面治理工程措施。 第二节 坡面治理工程措施设计 一、水平梯田 梯田设计是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建筑材料,确定梯田类型;遵循机 耕方便、田坎稳定、修筑省工的原则,设计梯田的田面宽度、田坎高度、田坎侧坡等要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