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雍正曾把《大学》称为“圣经”。本来 自宋起就有“十三经 ”之名,把《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都列入,所以把“十三经 “都称为“圣经“也是可以的。《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无数炎黄子孙从它所包含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学习做人的道理。
《论语》是*能体现孔子思想的代表著作。《论语》中的“仁”是儒家理想中人道的代表“仁”是一种人心的境界,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即做人的道理。人与动物都有心,但动物的心多限于个体求生存的活动上,而人心不仅为自己求生存,还在同类中相互感通并有为他人以及人群谋利益 的境界。孔子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诸如家庭、社会、政治等。孔子讲的家庭,其**在于父母与子女,即孝慈之关系。在社会与政治方面,孔子极富人道主义,倡导爱民、施行仁政,以“天下有道”与“天下归心”为政治理想和施政的基本原则。从内容和形式上讲,孔子思想不是一种宗教,但对中国 社会的影响之深、广、久而言,远非宗教能比。因此,称《论语》为中国人的圣经一点也不为过。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一部 书,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 者,伦也;语者,叙也”,从字面的意义来看,《论语》就是一部有关伦理言论的著作。《论语》共有二十篇,四百九十八章,每篇篇名以开头两个字或三个字取名,正文形式活泼多样,有语录、有对话,也有故事。这正体现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即“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意思是说,我与其讲大道理,不如表现在具体的故事中更为深刻明显。
学习《论语》,如果不能从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进行研读的话,就难以把握要领。对于一般注重实际应用而不是专门从事学术工作的读者来说,如果不下一番工夫的话,是很难领悟《论语》的精神、框架和要义的。我认为应从四大部分解 读《论语》,或者说《论语》主要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 《论语》的理论体系;《论语》的教育思想体系;《论语》的应用体系;《论语》的普世体系。
应用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对君子的教化;另一部分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对普通人的教化。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普通人*基本的与人相处的法则,意思是自己在考虑和他人关系时,首先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己不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也就是自己对别人的*低要求。这个要求是由自己的心理感受得出的。因为人性相近,由己可以推断出别人,那么别人对我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只要我这么对待他了,他也会如此待我。如此推下去,诸如我不希望别人鄙视我,我也不希望别人诈我,我还不希望别人强加给我一种理念或者一种习惯等等。因此,我也要平等待他,不诈他,尊重他的自由等等。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道,是*基本的准则。至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要求高了一些,这是对君子的教化,当然人生的境界都是不断提高的,追求人生的高境界也是当今人类普遍的心境。
那么这四大部分又主要讲了什么?
理论体系主要讲了价值与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是价值与思维方式。我认为主要是仁爱与礼法,中庸与无为;教育思想主要讲为学与为教的道理;应用体系主要以君子之 道,为官与为政主要是将仁爱、中庸与无为的理念用于修身、为官、为政之中,从而形成了一些根本性的为官、为政的原则和方法。普世体系主要是讲一些基本做人原则、做事原则以及交友、择业,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人生观、人生之信仰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