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10年版《申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10年版《申论》

  • 作者:许铭桂
  •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1408228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46.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考试录用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也是当前建立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开始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
    中国是考试制度的故乡。科举考试创始于隋,完备于唐,废止于清。在存续1300年的历史进程中,考试制度不断丰富发展,瓜瓞绵绵,根深叶茂,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对于民族的繁盛、文化科学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的选贤任能都是功不可没的。同时,也对推进世界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英国学者说的,“考试是中国发明的,它将和火药与印刷术一样,使欧洲**发生另一次的大变化”(引自邓嗣和著《中国考试制度史》附录))。英国学者所说的“另一次的大变化”,是指英国学习借鉴中国科举经验,颁发《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推行考试录用制度,首创了现代文官制度即公务制度,并被欧洲以及世界各国所效仿。
    公务员考试录用是考试制度历史的回归和发展。无论是指导思想、考试内涵和方式方法,都不可���日而语。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开阔了选入用人的视野,给社会上有知识、有能力、愿成
    文章节选
    **章 申论测试的基本内涵
    一、申论的含义
    申论一词源于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就是申述、申辩、申明,即分析和说明事理;“论”,就是要辅以论据,进行论证,即议论、论证。申论,即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之意的文体。虽然这种文体来源于古代科考,但是,现代申论测试又与古代的科举考试和当今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申论是根据公务员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某个社会问题阐明观点、论述理由、提出对策、辅以论证,专门用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应试文体。
    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中的“申论”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做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法和谋略,同时还需要进行论证。它的功能与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议论文完全不同。
    申论是一种应试文体,但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考生不能随便选角度和题目,一定要扣题。比如2008年有的考生将人与自然写成环境保护了。如果仅仅从题目来看,是没有错的,但若从“给定资料”反映的主旨来看,就属于“跑题”了。
    其实,申论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什么是当前?从历年考题来看,考生要注意*近两年的热点问题。那么难点问题会是什么?难点问题肯定不会太难,“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都是考生可以解决的。否则,测试就失去效果了。所以把历年的题好好看一下,其实都不是很难,都比较容易解决。
    模拟行政机关的立场角度、决策过程、工作思路。**机关有什么立场角度?——中立、客观。比如说2008年怒江水电开发,要不要开发?肯定要开发,关键在于怎么开发。那么政府就要论证,这就是政府要考虑的角度。
    二、申论的渊源
    我国的考试制度源远流长,过去有些东西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对策”或“策论”即是其中之一。了解一点“对策”的知识,对深入理解“申论”是有帮助的。
    “对策”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方法,是西汉初年的产物。汉文帝十五年九月,“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正式颁布了这种选拔办法:诏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郡吏**“明于词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让被荐者把自己的意见“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亲自打开,亲自考查他们的见解恰当不恰当,透彻不透彻。如确有辅佐之才,就会被朝廷录用。由于当时没有纸,被荐者的意见都写在竹简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好几张竹简用绳子串联起来的,所以就叫做“简策”,而这种选拔方法则被称为“策试”。
    汉文帝以后,这种方法有所发展,据《汉书》权威注家颜师古说,汉代实行的“策试”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对策”,一种叫“射策”。“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属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人文辞定高下也。”两种方式的区别,一是密封若干问题,抽签作答(射策);一是公开提问,当场应对(对策)。汉代有些大臣是通过“射策”选拔上来的,**的如倪宽、萧望之等;有些是通过“对策”选拔上来的,其中名气*大的是董仲舒。而不论“射策”还是“对策”,都是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竹简上逐条应对,故“策试”也称“策问”或“对策”。这类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列为一种文体,统称“对策”。于是,“对策”不仅指一种考试选拔方法,也成为特定文体的名称。这种文体,后代亦称为“策对”、“策论”。
    作为一种文体,刘勰这样概括了它的特点:“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译成现代汉语,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对策”要求所论的事理要反映出对政治的深刻理解,要紧密联系时下重要的事务;要考虑时代的发展,熔铸出合于当世的见解,而不是脱离时代的高谈阔论;要通权达变来克服世俗的不良风气,而不是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辞要有气势,像吹得很远的劲风,像汤汤流淌的江河,但又毫不过分。这里,谈了“对策”文体的四个特点:(1)从内容上看,要深刻反映政务需要;(2)从观点上看,要能够反映出作者具有远见卓识;(3)提出的方法要切实可行;(4)语言文辞要有表现力。应当说,刘勰的这些概括相当深刻、全面。他不仅着眼于“对策”的文体特点,而且准确把握住了这种文体所具有的选拔功能。
    作为一种专门用于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考生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了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申论从本质上讲,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模拟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工作思路、立场角度,依照特定的公文写作风格,针对给定的材料来完成具体要求的测试。
    第二节 申论测试的目的原理与核心实质
    一、申论测试的主要目的原理
    (一)寻找作文的替代方式
    原有的公务员入门写作考试存在功能不全、作用有限、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甚至还可能选错人才等缺陷。2000年以前,公务员入门笔试体系中的写作考试曾经先后使用过以下两种方式:
    **种是公文写作与处理。这是*早的公务员入门写作考试形式。然而,很大一部分考生是应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并未接受过公文写作与处理的专门教育与训练,这种题型对他们而言相对陌生,因而就不能从整体上测评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所以,这种考试方式被作文方式替代了。
    第二种是作文考试。作文考试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更能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使考生自由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要求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或者命题写作,或者给定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但是,这样的写作考试太一般化,相对于公职人才的特定综合要求来说,就过于单纯和简单了。
    (二)贴近****工作实际
    从公务员录用考试改革的导向来看,申论考试在结构形式、操作逻辑上都紧扣政府工作实际。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扣住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通常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政治问题,其实质就是公共政策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和**治理问题。这在大前提上就决定了考试范围就在行政管理范围内,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考试选才的针对性。
    其次,它扣住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专业化才干,即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普通人才皆备的单纯写作能力,而且更要求他们具有解决考卷中给定的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不是靠说、表演或其他方式来展现的,而是借助写作来证明,这样就把测评成效增强了,提高了写作考试的专业化程度和科学性。
    再次,它通过给定的材料和考试要求,设置了一定的角色或虚拟身份,将考生引导到具体的公务员工作中去,由此来进行自由的发挥。考生必须迅速进入相应的公务员角色,按照政府的实际做法、实际要求和实际运作规程来作出解决问题的反应。这样,就能选拔出具有行政管理才能、适合从事公职工作的人才。
    (三)突出能力
    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一种能力的测试,是要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考试在材料的选择、申论的具体要求方面进一步体现对应试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在设计上,一要做到材料是应试人员生活、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或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不能太偏;二要做到材料既不能偏重于文科,也不能偏重于理科,没有学科、专业上的歧视。另外,申论的题目区分度较强。
    (四)杜绝应试倾向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具有可行性的。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可以解决也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杜绝了考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应试弊端。简单地说,申论就是模拟公务员日常主要工作的能力测试。它能全方位反映出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从而分析出考生所具有的素质,包括处理公务文件、应对公共管理事务、作出相关决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选拔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
    二、申论测试的核心实质
    申论作为一种能力测评的手段,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分析事物和概括问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阅读理解能力强,就是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善于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分问题的类别、性质、主次、轻重、缓急,发现同中之异,捕捉异中之同,辩证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恰当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阅读理解能力是对考生首要的、*基本的考核。考生首先要读懂所给材料的意义,这是解决后面题目的基础。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在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之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理出逻辑思路,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这种能力是公务员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指针对问题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这是考生能力测试的关键方面。公务员在管理活动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许多问题是没有现成解决方法的,必须由管理人员针对随机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快捷地解决问题。因此在申论考试中测试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其核心的目标。
    (四)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指借助于文字将考生的思想、意见和看法等表达出来。文字表达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表现。没有文字表达‘能力,*使前面三种能力再强,也无法让阅卷老师了解和知晓。所以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将考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再现出来,使之逻辑清楚、层次分明、用语准确、结构严谨,并能够深入浅出说明问题,及时中肯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始终贯穿在整个申论考试的答卷过程中。
    ……
    目录
    **章 申论测试的基本内涵
    **节 申论测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申论测试的目的原理与核心实质
    第三节 申论测试的基本特点与试卷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申论测试的考核要素解析
    **节 阅读理解能力解析
    第二节 综合分析能力解析
    第三节 提出问题与归纳概括能力解析
    第四节 解决问题及论证能力解析
    第五节 文字写作能力解析
    第三章 申论作答的基本方法
    **节 正确定位准公务员角色
    第二节 正确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
    第三节 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提出对策建议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展开论述论证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近几年申论试题简要分析
    **节 2004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简解
    第二节 2005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简解
    第三节 2006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简解
    第四节 2007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简解
    第五节 2008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简解
    第六节 2009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简解
    第五章 点评当前申论热点问题
    热点一 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热点二 关于2009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热点三 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热点四 直击2009年**改革
    热点五 关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方案
    热点六 聚焦“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
    热点七 透析“商品过度包装”现象
    热点八 聚焦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
    第六章 申论作答与政策制定思维借鉴
    **节 政府制定政策的逻辑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我国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的相关问题
    第七章 申论易考参照文种写作概述
    **节 讲话稿
    第二节 意见
    第三节 通知
    第四节 调查报告
    第八章 2009年全国“两会”特别关注
    关注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关注二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第九章 申论备考重要文件概览
    **节 中共**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节 中共**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第四节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编辑推荐语
    中国**公务员培训**隶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务员局),承担****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初任、任职、晋升等有关培训工作;依托政府、科研机构和国内外**院校,汇聚整合国内外**的学习培训资源,研发公务员培训教材和精品课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