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者提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伴癫痫发作者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脓肿;头痛伴精神症状者应注意颅内**;头痛伴神经功能紊乱者可能是神经功能性头痛。
二、胸痛
胸痛(cheat pain)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的病变所致。常因各种因素刺激肋间神经、支配胸内器官的感觉纤维或迷走神经纤维而发生,也可因某一器官病变产生牵涉痛而造成。胸痛的程度不一定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一)病因
1.胸壁胸廓疾病 ���性皮炎、肌炎、皮下蜂窝组织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j流行性胸痛、肋骨骨折、胸椎结核、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2.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胸膜**、气胸、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梗死等。
3.心脏与大血管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急性心包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4.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等。
5.其他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脾破裂等。
(二)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应注意胸膜炎、气胸、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老年人胸痛应警惕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等。
2.胸痛部位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部位固定,局部有压痛,胸壁的各种炎症可有红、肿、热、痛表现;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水泡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烈神经痛;肋骨骨折部位有明显的挤压痛;肋软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骨,患处隆起,有疼痛但无红肿;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食管及纵隔疾病引起的胸痛亦多在胸骨后;自发性气胸、胸膜炎及肺梗死引起的胸痛多位于患侧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
3.胸痛性质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肋间神经痛呈阵发性灼痛或刺痛;食管炎多呈烧灼感;心绞痛呈压榨性伴窒息感,急性心肌梗死时则疼痛剧烈而持久,伴濒死感;干性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及纵隔**常表现为闷痛;肺梗死则表现为突发剧烈刺痛、绞痛伴有呼吸困难和紫绀。
4.影响胸痛因素精神紧张、过强体力活动,可诱发心绞痛发作,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但对心肌梗死无效。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可因深呼吸及咳嗽加剧。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烧灼痛,在服用抗酸剂后可减轻或消失。
(三)伴随症状
咳嗽、咯血,提示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等;呼吸困难,提示肺部大面积病变或受压,如肺梗死、气胸
……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教育也必然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创新。**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及时而有力地推动了医学教育改革的进程。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医学院校从教育思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效,这16本系列教材的问世就好似教学改革百花园里绽出的一枝绚丽花朵,她凝聚着前西安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西藏大学医学专科学校等数所院校多年辛勤耕耘的汗水及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在实施教育部“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得到的一点成果。
这几所院校的共同点都是针对社区适用型医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与调整,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整体意识的原则,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内容上做了合理的删减和新内容的增补,实现了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就是其中富有改革特色教材的典型;对后期的临床医学课则更突出其社区的适用性,突出疾病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康复服务的结合。从这套教材上反映出改革的另一个侧面是课程内容融人了全科医学的思想,这是对专科层次人材按全科医学模式培养的一种初步尝试。根据社区全科医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加入了若干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相关的新课程,如其中的《全科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行为医学》、《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等,都是造就一个全科医生所必不可缺的培训内容,将为全科医生的实际工作需要提供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构建生物--心理--社会立体认识健康与疾病的思维模式,因而不失为当前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适用的一套教科书。
本套教材在内容形式上增添了置于篇章前后的“内容提要”和“复习思考题”或“病案讨论”,加之许多教材中在不同学科上相互衔接,融会贯通以及力求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而这套教材十分有利于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实施教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相关病例展开小组讨论,从而启迪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这套教材的设计构思有幸得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和鼓励,并得到了编写、出版方面的经费资助,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材的编写,也得到了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领导以及许多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原西安医科大学前任校长任惠民教授为教材项目曾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也一并深表谢意!
由于这套教材涉及一些新学科、新理论和新方法,而我们的编写人员学术水平有限,工作也比较粗浅和仓促,因而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难免多有不妥之处,深望广大读者和同道、专家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