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影视节目剪辑的技巧和流程
影视是“机械化的文艺女神”,和其他艺术门类不同,影视创作是以���术为基础的,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都会带来影视艺术的一次进步甚至飞跃。在录像技术诞生之前,电视或者采用直播的方式,或者使用电影胶片拍摄,其剪辑沿袭传统的电影的剪辑方法。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录像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后才使得电视进入了真正意义的剪辑阶段。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技术即是媒介”。不同的技术基础决定了影视剪辑的创新程度,剪辑技术的更新不仅意味着剪辑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影视的剪辑理念和具体的剪辑技巧。尤其是当影视剪辑进入数字时代后,在数字技术平台上,影视剪辑进入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阶段。同时,原来影视剪辑由于技术手段的不同而造成的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也因为共同的数字技术平台而逐渐弥合,呈现出趋同的态势。
目前,在电视行业内,传统的电子剪辑与新兴的数字剪辑同时并存,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数字剪辑*终将因为其资源共享、信号无损、操作简便等优点占据电视剪辑的主导地位。而新闻剪辑因为剪辑过程比较简单,特技的使用也比较少,成片和素材之间的耗片比也比较小。另外,使用数字剪辑需要素材上传和成片下载的时间,对于复杂的节目这些时间花得就比较值得,而对于新闻节目就没有必要了。基于以上原因,现在,电子剪辑在新闻剪辑方面使用还比较普遍。
影视剪辑的基础训练,一方面是镜头剪辑技巧的训练,也就是从视听语言的特征出发,训练如何做到上下镜头的匹配;另一方面就是掌握剪辑的技术基础,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剪辑设备,*基本的任务就是掌握电子剪辑和数字剪辑的特点以及操作程序。
**节 电子剪辑
实训目的:虽然目前非线性编辑已经十分普及,但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传统的电子剪辑设备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因此,通过实训练习,掌握电子剪辑设备的使用,熟悉电子剪辑的操作流程还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的。
在具体的实训练习之前,让我们先对有关电子剪辑的理论做一个梳理和回顾。
一、电子剪辑的特点
电子视频磁带剪辑诞生于1964年,1967年又出现了时问码视频磁带剪辑。这种编辑方法也被称作线性编辑。这是建立在电视模拟技术上的一种较成熟的后期编辑系统,在20世纪70-90年代广泛使用。电视的电子编辑是基于传统模拟设备的一种编辑方式,使用的设备一般为两台监视器和带有编辑功能的录像机。进行剪辑操作时,需要用一台录像机放素材带(通常被称为“放机”),根据编辑者意图把需要的素材按顺序用另一台录像机转录下来(通常被称为“录机”),通过操作录机上的一个新型电子编辑装置,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从素材带编辑到节目带上,编辑点上不会有信号失真或中断。换言之,电子编辑就是对素材镜头进行筛选排列再按顺序转录到另外一盘磁带上的过程。从1956年到1967年,只用了短短11年时间,电视就完善了自己的电子剪辑体系的建设,并沿用至今。
目前,线性编辑在使用特技不多,追求时效的新闻节目制作中应用较多。因为新闻节目在拍摄中已经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镜头,后期编辑中的处理不太复杂,非编的使用意义不太大,而用线性编辑可以省略素材上传和成品下载的时间。
电子剪辑是一种线性剪辑模式,是从前期拍摄好的磁带中,根据具体需要选出有用的部分,依次剪辑在一起,一旦完成,画面的顺序是不可任意调整的。而且也不能在成片中再插入新的镜头,或删除某些镜头,除非重新剪辑才能达到目的。换言之,采用电子编辑,一旦节目完成就无法直接改变成片的长短。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如果你想在完成整个剪辑工作时把其中的某一个镜头缩短或者延长两秒钟,就意味着从这个镜头开始剩下的所有镜头都需要重新剪一遍,或者翻录一版,前者会耗费大量的时问而后者则会带来图像信号的损耗,因为模拟录像带每翻一版,都会损失一部分信号,而且这种信号的损失是呈几何级下降的。
翻录超过三次可能图像质量就达不到播出的标准了。
二、电子剪辑的基本模式: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
1.组合编辑
所谓组合编辑就是将素材带上的画面和声音,按照事先编排好的顺序,一个接—个地记录在编辑带上,制编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如图1-1所示。
组合编辑只需确定入点,一旦确定好人点就开始编辑,等记录完预计所需要的部分后,选择适当的位置停止编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镜头的出点不要太紧,要选择在末尾不要部分,然后将母带倒回所需要部分的尾端,即不需要部分的开头处,再把它设为第二个镜头的人点。因为采用组合编辑,每个镜头的结尾部分会出现一小段断磁,这是因为,组合编辑是一种全信息的汇编,每次编辑时,总消磁头在前,把所有的磁迹:控制磁迹、视频磁迹、音频磁迹全部清除;记录磁头在后,记录下新的控制磁迹、视频磁迹、音频磁迹。在总消磁头和记录磁头之间有一小段距离,这就造成当总消磁头把所有磁迹清除后,有一小段磁带是没有记录上任何磁迹的。
2.插入编辑
插入编辑的工作模式是不重新录制控制磁迹,只重新录制视频磁迹、音频磁迹。可以将视频磁迹、音频磁迹全部替换,也可以只重新录制视频磁迹、音频磁迹中的一部分。其工作方式是,视频、音频消磁头和视频、音频记录磁头在同一位置上,同步工作。由于不重新录制控制磁迹,因此就会产生断磁,所以适合用于修改。但要记住,在插入编辑迹。因此和组合编辑点只要编辑入点不同,插入编辑的特点是要同时设定编辑人点和出点,因为插入编辑部分不存在断磁问题,而且,作为一种替换性的编辑模式必须保证只替换需要替换的部分,不能把需要的画面或声音给替换了,而且,替换内容的长度不能大于被替换部分的长度。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长30秒15帧的镜头要被替换,替换镜头时,如果是一个、必须是等于30秒l5帧的;如果是用几个镜头替换,那么几个镜头的总时长要等于30秒15帧。因此,通过打出点的方式可以保证替换的**性。
对插入编辑来说,控制磁迹已经先期记录在编辑带上,编辑时,只有音频和视频信号,需要从放机转录到录机,并插入到编辑带中已经存在的控制磁迹上。如果要用全新的磁带做插入编辑,因为磁带本身是没有控制磁迹的,我们通常采用铺黑场的方法录制控制磁迹。具体的方法是,把全新的录像带放人编辑机,同时按下“播放”键即“PLAY”键,和“录制”键即“RECODER”键,开始录制黑场,直到录制足够时长的黑场。黑场的好处在于编辑时比较容易和素材的内容相区分,万一出现跑点,黑场不会干扰图像,如图1-2所示。
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的利弊
这两种编辑方法各有利弊,组合编辑比插入编辑更方便,因为不必在编辑带上花时间录控制磁迹,所以它很适合一些时间较长的节目,如综艺晚会、谈话节目的编辑。在粗剪阶段用组合编辑也比较好,但是组合编辑由于音频和视频信号都附着在同一条控制磁迹上,因此在剪辑中二者无法剥离。也就是说,在组合方式下,每次从录机上记录一段画面,同时也会把与它相伴随的音频信号记录下来。如果你选择了一个镜头的声音而不准备用它的画面,那就不要使用组合编辑,因此一般精剪不主张使用组合编辑。另外,如果要在成品带上修改声音或画面也是**不能使用组合编辑的,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在于组合编辑的工作模式会造成出点处的断磁,而一旦在成品中出现断磁,就意味着要么从断磁位置开始重新进行剪辑,要么把断磁前后的两段内容分别复制到其他磁带上。前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后者则会造成图像质量的损失。因此,在进行声音或画面的独立剪辑或在成品带上进行修改时必须要采用插入编辑。
4.插入编辑的作用
插入编辑由于利用的是不间断的方式录制控制磁迹,因此相对于组合编辑它的控制磁迹系统更加稳定,它的*大优点是可将素材带上的图像和几种声音任意组合分别编辑。比如,你可以只选图像进行插入,也可以选CH-1进行插入编辑,还可以选图像和CH-2同时插入。插入
编辑常被认为有这么几种用途:
①在完成的编辑带上修改、替换画面或者声音,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打人点和出点。
②在已录有声音(如解说词或音乐)的磁带上加画面。
③在已录有画面的磁带上插入音乐或解说词。有不少编导习惯于在精剪时使用插入编辑,这样可以使画面和声音呈现更多样的关系。比如在选择前一个镜头出点和下一个镜头入点时可以采用在音频和视频上分别打点的方法,造成采用镜头切换处声音与画面的暂时不同步(见图1-3)。
三、电子剪辑的操作流程
在确定剪辑设备能正常运转后,电子剪辑的操作流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分别在放机中放人素材带,在录机中放入成品带。
步骤二:制作带头。无论是组合编辑还是插入编辑,在正式编辑之前都有一个制作带头的要求,根据我国电视台的要求,编辑母带头上要录上一分钟彩条及基准音(1kHz)音频信号由调音台输出(使音量表指针为零),然后是l0秒左右的黑场信号。因为使用电子编辑,在正式编辑之前,录像带有一个预卷的过程,而且,人点必须打在有磁迹的位置上,如果不预先录制一部分控制磁迹,电子编辑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通过制作带头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步骤三:打入点、出点。用编辑机上的搜索盘找到需要的素材,搜索盘上有逐帧搜索的功能,可以**地找到素材上开始的点,然后用markin功能键打入点。然后找到素材上这一段的结束点,用markout功能键打出点。一般情况下,采用组合编辑不打出点,插入编辑因为有长度限制,一定要打出点。处理好素材上的点后,在成品带上开始的地方打人点。打出点时,如果要替换的内容有好几段,那么,开始的几个出点打在素材带上,*后一个打在成品带上。如果要替换的内容只有一段,那么,出点直接打在成品带上。
步骤四:选择编辑模式是组合还是插入。如果是插入,还要选择替换哪些视频、音频,可以有很多种组合的模式,如选择所有的视频、音频,或者单独选择视频和某一个声道的音频,也可以是视频加上一个或几个声道的音频。
步骤五:预演。不实际执行编辑操作,但可以看到编辑完成后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编辑效果不满意可以再作调整,重新设置入点、出点。预演功能对于线性的电子编辑意义尤为重要,因为有的时候剪辑师会忘了打人点,编辑机就默认前一个人点是新的人点,一旦直接剪辑就把前一个已经剪辑好的镜头给消除了。或因为机器故障入点跑点,所谓跑点是指编辑机出现误差,实际的入点和剪辑师打的人点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使用预演功能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等剪辑完成再发现,虽然不是无法挽救,毕竟要多花很多时间,如果是追求时效的新闻节目,很可能还会误了播出。
步骤六:开始编辑。等预演确认剪辑点是合理的,按下STARTEDIT这一功能键,电子编辑系统就自动开始工作,录像带会倒回去一小段,然后以正常速度播出,等到了入点位置,编辑系统开始记录。步骤七:停止编辑。电子编辑的停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停止,一般用于组合编辑,当录像带走过预计的出点后,按下STOP功能键,编辑机停止工作。另一种是自动停止的方式,在素材带或成品带上打一个出点,当录像带走到出点位置时,编辑机就会自动停止。要注意的是,出点只要打一个就可以了,否则编辑系统会因为两组人点、出点之间的长度不一致而无法正常工作。
步骤八:回看检查。回看的目的是检查镜头的剪辑效果,有没有技术问题,如夹帧、跑点等。因为在电子编辑状态下,是一种线性编辑模式,一旦节目完成就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再要做修改,修改的余地很小,每一个镜头的回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节目完成后无法修改的结果。因此,在使用电子编辑系统的时候一定不能怕麻烦,以免遗漏回看这一步骤。
四、实训内容:电子剪辑基本操作技巧的训练
实训一、运用组合编辑的方式把指定镜头剪辑到成品带上实训过程:
①根据电子剪辑的有关步骤,分别在放机、录机中放好素材带和成品带,并制作好带头,即用录黑底的方式录制30秒的控制磁迹。
②把素材带上**、三、五、七、九等五个镜头用组合编辑的方式编辑到成品带上。先用搜索盘在素材带以及成品带上找到**的镜头开始点,并打上人点,然后选择组合编辑模式,开始进行编辑,当磁带经过镜头的结束点后,用手动停止的方式结束编辑,然后把成品带倒回入点位置检查编辑效果,有没有跑点或其他问题。如果出现误差,应重复上面的操作重新进行编辑。如果没有问题就进行下一个镜头的编辑。
③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成品带上每个镜头结尾的断磁现象,以及编辑时的预卷过程等现象。
④在已经编好的成品带中间任意的位置选择一个剪辑点,进行组合编辑的操作,当出现断磁后,尝试如何才能消除断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