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坡工程技术研究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丘陵和山区的开发利用,铁路和公路向山区延伸,边坡稳定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相应的其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其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边坡失稳频发阶段(20世纪50年代)。
建国初期**物流急需铁路大上快上,经验不足、技术薄弱,造成在铁路建设中的边坡灾害不断发生,某些路段的边坡灾害对铁路运营**的影响长达近30年,如:(1)宝鸡至成都铁路发生斜坡和人工边坡变形达2 136处,其中比较严重的滑坡76处,崩塌、坍塌337处,危岩、落石34处。许多车站设在古滑坡体上。路基开挖后古滑坡复活,被迫进行勘察和治理,延误工期,增加投资。其中宝鸡至广元段247 km,治理病害总投资达4.7亿元,为原造价的1.6倍。(2)1939~1945年修建的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长150 km,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条件,为减少投资,采用深路堑、高路堤、短隧道、小桥涵,路线又布设在区域性大断裂带及其影响区内,岩体破碎,崩塌、落石、滑坡灾害十分严重,多次破坏路基、桥梁和隧道,不能正常运营,被称为中国铁路的“盲肠”。20世纪50年代以来治理各种病害259处,其中因隧道口崩塌和落石而被迫接长明洞的100余处。1963年滑下的K1358黄土滑坡,体积40×104 m3,中断运输169 h;1981年滑下的K1357黄土滑坡,体积60×104 m3,破坏明洞75 m,中断行车314 h。1985年9月葡萄园1#滑坡滑下,将路基和钢轨推出几十米,中断行车66 h。以上两段均被迫改移了线路。50年来治理各类病害的投资达5亿多元,是原造价的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