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吸附树脂
**节 概述
一、吸附树脂的发展和进步
吸附树脂的发展是随着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脚步前进的。离子交换树脂出现较早。在二次大战之后,离子交换树脂得到实际应用,研究的速度和技术进步惊人。当时,人们把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称为“吸附功能”。20世纪60年代之后,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走向复合化和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强酸、强碱型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之外,又开发了弱碱、中弱碱、中强酸、弱酸型的以及氧化还原和两性的离子交换树脂,提高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水平。这时,已经有人注意到离子���换树脂的发展,不能光从“离子”上做文章了,要从高分子骨架上寻求新的突破。因为习惯上叫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树脂,所以,到20世纪70年代,当改进高分子支链骨架,创造出了以N、O、S等为配位的离子交换树脂时,发现它们可以把重金属、高价金属从稀溶液中吸附出来,还可以从浓的一价金属离子中吸附出微量的高价金属离子,这种令人叫绝的选择性“吸附功能”,绝不是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所能解释的。因此,人们称这类树脂为吸附树脂。当然,后来的研究者,仍把这种树脂归纳为离子交换树脂,只是叫它“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所以至今许多专著仍把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混在一起论述。
20世纪70年代之后,研究离子交换树脂的高分子骨架改进成了当时的热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吸附功能。人们受高分子行业可发性聚苯乙烯等材料的启发,首先在高分子合成中加入低沸点的物质如石油醚之类,发明了将高分子的凝胶孔制成多孔骨架。随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发泡技术、匀泡技术的进步和互相促进,以后又逐步改进,出现了微孔、中孔、大孔、网络、均匀孔等离子吸附树脂,这些大孔的、多孔的、微孔的离子交换树脂,已经不仅仅是靠离子的交换能力了,更多地靠大孔微孔的“分子筛’’作用,因此,仍有人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称为吸附树脂。只是把我们这里定义的吸附树脂称为分子型吸附树脂,而离子交换树脂有人会说成是离子型吸附树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