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全世界的无产**和革命人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各个**、各个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不同,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发展道路。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与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既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国。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并促进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文化变革浪潮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日渐暴露出来,五四运动以前,先进知识分子引进的西学虽然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较量,但只打上几个回合,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却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不同,它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科学批判与分析中,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但并没有指明中国社会的具体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建构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