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 作者:(美)弗里德曼 (美)施瓦茨 巴曙松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7498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681
  • 定价:¥7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本书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为深远和*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章节选
    前言

    《美国货币史》洋洋大观,其主旨,以金融研究界的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货币很重要”:货币是一个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独立而可控的力量。在经济史上,可能很难找到比当前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更好的案例来分析和印证“货币很重要”这个观点了。如果说此前的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从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扩散到金融市场的话,那么,当前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次全球意义上从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周期,货币金融因素成为经济波动的*为关键的因素。主导这场全球金融海啸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制造出来的、被高杠杆扩散到全球的“有毒资产”,是华尔街自己制造出来的“货币魔鬼”。货币从这个层面再次证明了它自身的重要性。
    美国一些金融界人士一度认为,美国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教授,正好担任美联储的主席,这使得此前只能代表伯南克研究水准的关于大萧条的专业成果,能够迅速成为美联储的力度很大的具体政策举措。如果从通常的教科书意义上,伯南克及其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危机中采用了种种政策措施,在传统的**银行学中多数是“非典型的货币政策”,但是其基本思路来自伯南克对于大萧条的研究。而在对于大萧条的种种深刻的研究中,弗里德曼及其《美国货币史》都是其中的权威著作,说伯南克的研究和当前的政策深受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说法,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市政策的理论上的蛛丝马迹。

    第1章 绪论
    本书讨论了美国货币存量。书中回顾了自南北战争(Civi1 War)刚刚结束到1960年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研究了其变化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货币存量对历史重大事件的影响。
    我们的分析之所以从1867年开始,是因为1867年是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早时点。当《国民银行法》(Nationa1 Banking Act)在南北战争期间通过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州立银行很快就将不复存在。结果,联邦针对州立银行的系统的数据统计中止了。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州立银行只是经历了暂时的萎靡,并没有完全地衰落。因此,我们的统计数据中有一段严重的缺失。南北战争前的统计数据也要比1863—1867年的数据更容易获得。
    像在其他时期、地点一样,在本书跨越的时期里,货币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的发展,以至于本书读起来可能有点像一般的经济史。不过我们提醒读者并非如此,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自始至终,我们都在跟踪一条线索,那就是货币存量,我们对这条线索的关注也决定了本书将详细分析哪些事件,而哪些将被一带而过。
    我们所构筑的货币存量估计值**次给出了时间跨度超过90年的连续序列。如图1所示(表A-1中给出了具体数据),这些估计值清晰地显示了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历史上大多数主要事件对货币存量的影响。
    ……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绿钞时期
    2.1 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 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 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 总结
    第3章 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 银元政治
    3.3 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 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 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 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 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 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 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 回顾比较
    第5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 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 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 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 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 货币政策的发展
    6.4 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 总结
    第7章 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 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 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 银行倒闭
    7.4 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 货币政策的发展
    7.6 其他可选政策
    7.7 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 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 银行结构的变化
    8.2 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 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 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 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 基础货币的变动
    9.4 联邦储备政策
    9.5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 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 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 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 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 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 收支余额
    第11章 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 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 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 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 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 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 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 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 稳定性预期
    第13章 总论
    13.1 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 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 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 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 基本表格
    附录B 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编辑推荐语
    《美国货币史》改变了有关大萧条的争论。这部为所有宏观经济学家所熟知的著作,详细考察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是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所致,还是银行体系变化等非个人力量所致——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变化的关系。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探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货币力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伯南克(Ben Bernanke),美联储主席 本书将难以计数的事件巧妙**地融合在货币制度、法规、政策、人物和政治的历史演进中,叙述引人入胜,并以清晰的写作手法跃然纸上……本书将成为货币研究领域少有的名留青史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货币史》是一个**的、长期的历史性和经济性学识的成功。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把90多年的繁杂的、多变的经济史组织成一幅条理清晰的画面,在这里,主要的事件因为其原因已被确认而变得很容易理解。这幅画面与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是一次本不应当发生的事件,它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部著作必将为经济学家们所推崇。本书注定从一开始就成为经典,而不是逐步被认可的经典。这部鸿篇巨制耗费了巨大的工作量,作者们倾尽全力地描写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货币史,并且没有被他们所考察的烦琐的细节所迷惑。全书充满了原创性和学术性,并有其他很多使之成为“经典”的因素。所有这些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兰•梅尔策(Allan H. Meltzer),**经济学家 对于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从货币理论上分析得*为透彻的经典著作应首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国货币史》。因此,在这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发生之时,读者可以从这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指导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应对之策理论的蛛丝马迹,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林毅夫,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兼**副行长 “《大衰退》的全版译本,弗里德曼经典巨著,中译本**授权出版”
    本书看点:
    1. 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本书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为透彻的一本书。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 尽管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本书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读者对象:
    1. 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2. 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
    3. 广大高校教师、研究生;
    4. 对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