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极写实的,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与此同时,《红楼梦》又在极写实的描写中渗入了极虚极幻的文字。小说**回太虚幻境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不但告诉读者,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都是瞬息荣华,都是假象幻影,都是不值得追求、不值得留恋的东西;而且提醒读者,作者的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真而又假、假而又真的典型化手法。
《红楼梦》中高度典型化的手法,暗示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作者对于贾府衰败的政治背景的有意淡化和回避,使《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研究中,处处都是谜。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从未看到一部作品,有《红楼梦》这么多的谜。这些谜涉及《红楼梦》的方方面面。首先,《红楼梦》是谁作的?这里又有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区别。前八十回是否曹雪芹所作?是不是曹雪芹根据他人所作《风月宝鉴》改编而成?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关于《红楼梦》的著作权,已经是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红楼梦》的创作有没有政治背景,它和曹家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兴衰是什么关系,这又是一大堆问题。《红楼梦》的版本,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身份,也是一个巨大的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