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导言
**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遗传与心理健康、行为问题有关吗?是的,任何一种基因缺陷对神经、精神、病理性行为障碍等的发生都可能是危险因子。
关于遗传对变态行为影响的证据,主要是来自家谱研究,研究者计算各种疾病的“一致率”(concordance rate)的资料。例如在双胞胎的研究中,一种疾病一致率的测量,是指双胞胎中的另一方也有此种疾病的几率。如果同卵双胞胎的一致率高于异卵双胞胎,就可以假设这种疾病有遗传的倾向。
比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颇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在思维、情绪表达及日常行为上都有严重的问题;他们也没有能力形成简单的概念,并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做逻辑的联结。他们常分不清幻想与事实的区别,结果常觉得困惑,或有明显的幻觉,这是造成其行为不合理不合宜的原因。针对一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双胞胎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0.46,异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0.14(Gottesman&Shields,1982),这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会遗传的���病。对在收养家庭长大的成人所做的研究也显示,这些被收养者的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失常行为)的发生几率,与其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的精神分裂症发生率的相关,高于与收养家庭成员发生率的相关(Plomin,1990)。
近期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研究也证明了遗传因素与某些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关系。比如,五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如焦虑症、情绪障碍、强迫症等)。对五羟色胺的研究发现,五羟色胺的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而低水平五羟色胺与精神障碍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焦虑和情绪障碍的易感性、暴力行为等都受其影响(孙建英,2005)。
不过,近年来,许多证据显示一些变态行为例如酗酒、犯罪行为、沮丧、过动、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一致率并不高。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变态行为或心理疾病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遗传可能是个体获得了某些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遗传潜质或易感性,但只有在极大压力的生活事件(如有拒绝型的父母、遭受退学、破碎的婚姻)下才可能真正的引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