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常识都以归纳为基础。福尔摩斯以演绎推理著称,但是他的推理中归纳的成分超过演绎。归纳推理的起点是"旁证",或者用休谟的术语说,是"实际的事情"。归纳从观察资料出发,在这些资料尚未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前进行外推。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所有我们见过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即使我们已经见过 100 000)只乌鸦,而且统统是黑色的,第100 001只乌鸦依然有可 能是白色的。"白乌鸦"不同于"有四条边的三角形",后者因包含内在的矛盾而荒谬,前者则否。归纳结论不具备逻辑必然性。出于这个原因,归纳推理的合法性似乎总是弱于演绎推理。例如休谟就曾怀疑归纳推理。正如休谟所批评的,我们用演绎推理本身来论证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历史上归纳推理经受住了考验,因此,在将来它应当也是有效的。")哲学家莫里斯·科恩(Morris Cohen)说过一句俏皮话:逻辑学著作包括两部分,**部分是演绎,其功能是解释谬误;第二部分是归纳,其功能是生成谬误。 (按照科恩的标准,本书是一个例外!)
归纳是一个倒退过程,类似于在玩走迷宫的游戏时从终点开 始倒退以寻找出路。归纳不是从一般性原则("所有乌鸦是黑色的") 出发并将之应用于具体场合("这只鸟是乌鸦,因此,这只鸟是黑色的");相反,归纳是从具体场合出发得出一般性原则。归纳建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或者说希望):这个世界在本质上不是欺骗性的。每一只经过检验的乌鸦都是黑色的,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得出结 论: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我们假定,那些未经观察的乌鸦与观察过的乌鸦相似,这个世界表现出的规律性是真实的规律性。
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世界上有许多未被我们发现的乌鸦是 白色的,这些白乌鸦永远躲在我们的脑后,从不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归纳推理的每一处应用中,,总是有不确定性的幽灵游荡。既然 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彻底抛弃它呢?因为它是我们获得关于这个 实在世界的一般性的事实的惟一方法。P17 黑洞是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 这个理论确实预言了黑洞的内部,另一方面,这个理论实际上断 定了这些预言永远无法得到检验。一旦足够大的质量聚集于足够小的空间,就会产生一个黑洞。当一颗大星体(大约是我们的太阳的二倍或更大)耗尽了热核反应的燃料并开始坍缩,它自身的 引力将把自己压缩得越来越小。它收缩得越小,它的引力场越密 集。一旦引力超过一个临界点,就不再有任何为物理学所知的力 量可以抗拒引力。在重压之下,原子已不复存在,星体收缩为一 个点(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如此)。虽然星体消失了,它的引力还在。它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引力场--黑洞。一个黑洞的"边界"被称为"视界"。任���东西只 要进入这个球形区域,必定有去无回,这是一条实际意义上的不归路。
黑洞应当是球形的,通常周长只有几英里;它的颜色应当是完全、**的黑色;黑洞内部的对象发出的光线将被弯曲,就像是一块玻璃里的气泡。质量为太阳二倍的恒星完全坍缩形成的典 型的恒星型黑洞,有效直径为12公里(7英里)。有效直径是一个虚构。如果想测量一个黑洞的直径(或半径),我们将不得不把一条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伸到黑洞内部,从事这个测量任务的任何人都无法向外界报告测量结果。此外,从理论上说,穿越 弯曲空间的直径是无限长的。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测量黑洞的周 长。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用一条卷尺环绕黑洞,紧贴在视界之外,用这种方法测量周长。周长除以圆周率得到有效直径--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者来说,关于黑洞的空间度量值似乎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