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章 绪论
**节 名号论
第二节 范畴论
第三节 目的论
第四节 方法论
附注
第二章 佛教戒律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
**节 制戒的根由
第二节 律藏的结集
第三节 部派与大乘的戒律
第四节 从《摩奴法典》看原始佛教戒律的渊源
附注
第三章 佛教戒律传入中国与其发展
**节 戒律之初传中土
第二节 律宗的创立、发展与衰微
第三节 中国化的禅宗规范
附注
第四章 历代政府对佛教的规范
**节 中国固有法制之特色
第二节 东汉——南北朝
第三节 隋、唐、五代
第四节 辽、宋、金
第五节 元
第六节 明
第七节 清、近代
附注
第五章 佛教规范的法源
**节 法源概说
第二节 律藏结构
第三节 广律
第四节 戒经
第五节 僧团内规——犍度
第六节 大乘戒律与禅门清规
附注
第六章 戒律的罪与罚
**节 戒律的罪与罚之特色
第二节 犯戒论
第三节 处罚论
第四节 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忏悔
附注
第七章 受戒贤的类别——在家戒
**节 概说
第二节 信佛的门户——三归
第三节 五戒
第四节 八戒
附注
第八章 受戒的类别——出家戒、菩萨戒
**节 沙弥(尼)、式叉尼戒
第二节 综述比丘、比丘尼戒
第三节 比丘戒条
第四节 比丘尼戒条
第五节 大乘菩萨戒
附注
第九章 历代法会对佛教规范之分析
**节 历代法律规范宗教之原则
第二节 出家人在法律上的地位
第三节 出家人身分之取得
第四节 对个人的管理
第五节 对寺院僧团之管理
附注
第十章 佛教戒律的基本原理
**节 戒律之精神与目标
第二节 律宗的“判教”
第三节 “制教”有关理论
第四节 律宗“四科”
附注
第十一章 戒体论
**节 戒体的要义与实用
第二节 戒体的种类
第三节 戒体的性质
第四节 其他戒体问题
附注
第十二章 规范会通论
**节 从禅宗“无相戒”看戒律的会通
第二节 从现代法学看戒律
第三节 儒家道德与佛教规范的会通
第四节 从西方伦理学看佛教规范
第十三章 戒行论
**节 个人戒行问题
第二节 戒律的适应性问题
第三节 对戒律的误解与曲解问题
第四节 俗人可阅戒律吗
第五节 如何振兴重律守戒之风
附注
主要参考书目
评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