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时期,军事宣传片、战争历史片盛行于各大国。政府支持(或通过**电影机构)直接把纪录电影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美国、苏联等国电影界精英被动员起来转向新闻电影和纪录电影制作,动辄几集甚至几十集的大制作竞相出现。这期间,以美英苏三国为代表的世界纪录片不管是在生产规模,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影响上都超过了故事片,形成了电影史上纪录片艺术**的繁荣期。
于是,格里尔逊式纪录片风靡世界,其宣传功能被发挥到**:形象资料和现场声、解说词、高超的蒙太奇编辑技巧等综合手段,各显其能;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艺术精良,使作品的教育、宣传和组织作用在媒体中大出风头。同一素材用以表达完全不同思想立场,借助解说词做文章成为通用手法,这便是以电影资料作论据的政论型纪录片。
典型例子是美国军方委派**好莱坞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主创的七集系列片《我们为何而战》:《战争序曲》、《纳粹的进攻》、《瓜分与侵略》、《英国之战》、《苏联之战》、《中国之战》和《战争迫近美国》。作品内容从标题不难看出。其创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遍欧亚大陆的时候,美国人从政府到普通百姓还在冷眼旁观,好像与自己无关。直到1941年底,日军突袭珍珠港之后,美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决定拍摄一部唤起士兵参战意识的影片。第二次参军的卡普拉少校坦言自己没有拍纪录片的经验,却深信“只有真相才能让人获得自由”。他把世界各国关于这场战争的纪录片都搜集到手,作为创作素材为自己的观点立场所用。系列片的**部《战争序曲》出色地运用蒙太奇手法,把“自由的世界”和“被奴役的世界”进行对比,双方的矛盾冲突得到强化,把战争的性质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告诉人们。该片1942年公映不久后便获得奥斯卡纪录片大奖。
《英国之战》、《苏联之战》、《中国之战》旨在反映美国的同盟国对法西斯的英勇抗击。系列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还被译成外语送到许多**上映。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看完《战争序曲》后下令在全国影院中放映这部影片,原本只限军队放映的影片得以与公众见面,反响强烈。 20世纪以来的100年,是世界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这1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报纸、期刊、通讯社之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相继问世,新闻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新闻传播的手段日趋现代化,“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新闻传播事业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则变得越来越大。这100年,也是中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其中*后的20年,即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发展得尤为迅猛。综合有关部门发表的统计数字,截至20世纪的*后一年,全国已有公开发行的报纸2 100种,通讯社2家,广播电台1 200座,有线和无线电视台3。00多座。其中,报纸年出版总数达到195亿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8.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电视受众超过9亿。与此同时,全国各类新闻从业人员的总数也已超过55万人。这样大的发展规模,这样快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都是**的。回顾既往,盱衡未来,新闻传播事业在21世纪还将会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