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根据1983年长春会议上关于修订现有教材的规定和1984年杭州会议通过的《应用光学》大纲修订的。
修订后的教材分为四部分:**部分几何光学,第二部分像差理论,第三部分典型光学系统,第四部分光学设计。
本书和第l版相比,所修订的内容主要有:
在几何光学部分中,对“理想光学系统理论”一章的系统作了���大的调整,使之更加精练和系统化,并增加了“典型光学系统的理想光学系统性质”一节。对“平面光学系统”一章的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并加强了动态平面系统成像的图示。在“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一章中,建立了渐晕光阑的概念,以及渐晕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同时对消杂光光阑的概念及设计方法也作了阐述。在“光能及其计算”一章中,对于光度学中的各物理量及其单位,均按**标准的规定作了重新整理。本部分又增设了“颜色”一章,以使读者对应用光学的范畴有所了解。
在像差理论部分,不再用轴上点像差和轴外点像差的分类顺序来讲授,而是按实际像差和初级像差来分类,在概念上明确划分。对于实际像差分布,只保留了球差分布,以便导出有关像差公式,其余不常用的其他像差分布则不再保留。赛得和数的各种形式不再分散在各章中,而是集中于一节讲述。把棱镜的初级像差、物面移动和光阑移动引起的初级像差变化,以及像差特性曲线及有关分析等,集中于“像差综述”一章。这样处理后的像差理论,系绕l生显得强了,篇幅也有所削减,教学中的难点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在典型光学系统部分,对于传统的三种典型系统:显微系统、望远系统、照相摄影系统的叙述作了适当的精练。为了适应现代光学仪器的发展,增加了“特殊光学系统”一章,主要讨论了光电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梯度变折射率光学系统和纤维光学系统等的设计原理。
在本教材的光学设计部分,主要讨论了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设计、像差自动平衡、像质评价等内容,同时给出平场显微镜,双高斯型照相物镜的整个设计过程作为例子,还阐述了变焦距物镜的高斯光学设计以及非球面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书的修订是集中了各兄弟院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大纲审定会上,审稿擒此,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测绘学院等院校的同行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书由天津大学张以谟同志主编,清华大学王民强同志主审。参加修订的同志有:天津大学张以谟(第1~5章,第8~12章)、田学飞(第7章)、清华大学王民强(第6章)、邬敏贤(第19章)、张鸿澄(第20章)、浙江大学王子余(第13章)、北京工业大学张文璟、刘长江(第14,15章)、长春光机学院杨大任(第16章)、上海机械学院顾培森(第17,18,2l章)。
本书为高等学校光学仪器专业教材,及其他光学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光学技术工作的科枝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