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BIOLOGICAL INVASIONS:BIOLOG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BIOLOGICAL INVASIONS:BIOLOG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596
  • 定价:¥128.00
有路网官方销售当前缺货!我们给您推荐以下入驻店铺购买:
* 特别说明:入驻店铺图书非有路网直接销售,具体问题请您联系店主。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 湖南省
    长沙市
    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拾光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54.50
    2
    99.83分 / 3896笔
    2024-01-20
  • 北京
    北京市
    咨询加微信13791935392
    小小书坊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69862975
    ¥102.40
    2
    99.59分 / 1300笔
    2018-01-25
  • 湖南省
    长沙市
    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董老师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51.20
    10
    99.80分 / 50笔
    2024-02-21
  • 山东省
    青岛市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102.40
    十成新
    13
    99.15分 / 3879笔
    2017-02-08
  •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生物入侵--生物**篇》是****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人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2002CB111400)与**“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2006BAD08A18)的研究成果专著。
    《生物入侵--生物**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外来入侵物种的传统生物**理论与*新技术成果,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理论篇,主要论述外来人侵物种的传统生物**的理论与*新技术成果,详细介绍生物**的原理及生物**作用物的筛选、评价、风险评估、引进、释放和效益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为科学、严谨和合理地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传统生物**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模式与体系。下篇为应用篇,主要论述了对19种主要人侵杂草和昆虫所开展的生物**实践成果,包括生物**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大规模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应用技术与方法以及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价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与方法。
    《生物入侵--生物**篇》适合于从事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生态**、动植物检疫、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研人员
    文章节选
    2.补偿反应
    当生防作用物的攻击导致靶标物种产生的反应给本土非靶标物种带来负面影响时,补偿反应(compensatory response)就可能给非靶标物种造成有害影响。补偿作用通常表现为受害植物增大其相对生长率和竞争效应,诱导产生对相邻植物有害的化学物质或刺激根系分泌物的释放等(Pearson and Callaway,2005)。植物对植食性昆虫取食的补偿反应表现在多个方面(Schoonhoven etal.,2005)。但迄今由于实证研究有限,尚无靶标入侵植物的补偿反应给非靶标植物造成有害影响的生防案例。
    3.食物网互作
    当本土广谱性天敌利用引进的专一性生防作用物时,就可能发生食物网互作(food-web interaction)现象。如果生防作用物数量很大,就可能提高本土广谱性天敌的数量水平,从而对位于较低营养级的本土非靶标物种构成威胁。例如,引入北美**斑点矢车菊的实蝇(Uropora affinis和U.quadrifasciata)个体数量非常大,被许多本土动物所利用,在**区取食实蝇的鹿鼠(Petomyscs maiculatus)种群数量几倍于非**区种群数量(Ortega et al.,2004),由鹿鼠传播的新诺比病毒(Sin Norabre)也成倍增长,该病毒感染人后引起肺部疾病(。Pearson and Callaway,2005)。考虑到在生物**实践中引进的生防作用物被本土天敌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食物网互作可能是专一性生防作用物建立种群后经常出现的现象。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在评估生防作用物风险时予以关注。
    (七)指导生物**实践的一般荐则
    利用群落模块方法研究生物**作用物对非靶标物种影响的理论,可以为生物**实践提出一些指导性原则。如果存在共享捕食现象,可参考以下荐则:
    (1)由于将靶标物种控制在中等水平的生防作用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控制能力更强的生防作用物,因此偶尔攻击非靶标物种的风险也更大。
    (2)在一个生境内存在共享捕食时,如果非靶标物种受到的攻击率比靶标物种大或内禀增长率比靶标物种低,则其灭绝的风险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只测度攻击程度并不能完全揭示其对非靶标物种的风险,而且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弱(如内禀增长率低)的物种也可能不同程度地面临风险。
    (3)如果引进的天敌不表现出密度依赖性,其原因在于与可利用资源无关的其他一些因素(如高一营养级的捕食或直接干扰),结果对非靶标物种的风险会更大。因为这些因素的消失会使由靶标物种支撑的捕食者数量增多,因而使非靶标物种面临更大的攻击风险。
    (4)如果高密度猎物存在时,捕
    …… 我国是全球受生物入侵影响*大的**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所造成的影响愈加严重。生物入侵成为危害我国生物**、生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其相关研究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2003年以来实施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2002CBlll400),围绕外来人侵物种的科学预警、遗传分化和生态适应等科学问题,采用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理论、技术与方法,**开展了农林危险外来人侵物种快速检测的分子基础、种群遗传分化与演变、分子生态适应、种群形成与扩张,以及农林生态系统对危险外来物种入侵的抵御、生物入侵风险和环境经济评估模式与体系、生物入侵的可持续控制策略与途径等研究。2006年立项的**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对农林外来人侵物种的预防预警、检测监测、应急处理和区域减灾等应用技术给予了**支持。从2007年开始,科技部又立项开展了我国外来人侵物种普查和**性评估的考察工作。这些项目覆盖了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机制的理论基础、防控的应用技术手段、基础性科学数据获取以及外来人侵物种的**性评估等方面内容,在****的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了对生物入侵的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了大量可喜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生物入侵研究的特色和入侵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涵盖多学科、多层面的稳定的研究队伍。
    目前,迫切需要及时掌握国内外入侵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和成果,总结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经验、技术和取得的成绩,探讨科学管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途径,这对于加速提高我国入侵生物学研究水平、有效治理外来人侵物种的危害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令人欣慰的是,万方浩博士组织入侵生物学研究与教学**线的骨干,编写出版了一套系列丛书--《人侵生物学》、《生物入侵:预警篇》、《生物入侵:检测与监测篇》、《生物入侵:生物**篇》以及《生物入侵:管理篇》等,及时满足了我国从事入侵生物学研究与教学、外来物种入侵监测与控制以及相关管理领域工作者的需要。该套丛书不仅跟踪了入侵生物学研究前沿的发展动态,而且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在对外来人侵物种监测、控制与管理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方法和技术;不仅介绍了国外*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就,而且凝聚了我国在入侵生物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积累的成果。丛书的出版适应了当代入侵生物学发展的需要,对于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从事外来人侵物种防控的科研人员以及管理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丛书的出版将成为我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查看全部>>
    目录

    前言
    上篇理论篇
    **章生物**的概念与范畴
    **节生物**的概念、内容和哲学
    第二节传统生物**的发展历史与成就
    第三节传统生物**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外来入侵物种生物**的理论基础
    **节群落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种群动态理论
    第三节个体生态学理论
    第四节进化生物学理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外来入侵物种生物**的技术程序
    **节技术程序概要
    第二节立项准备
    第三节原产地天敌搜寻、筛选与引进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昆虫)的大量繁殖与释放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控害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四章外来入侵物种生物**作用物的风险评估
    **节风险评估定义、范畴与体系
    第二节比较风险分析
    第三节风险评估
    第四节案例介绍
    参考文献

    第五章外来入侵物种(杂草)生物**的效益评价
    **节生物**的效益-成本分析
    第二节入侵杂草生物**的效应监测评估
    第三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
    **节入侵物种综合治理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入侵物种综合治理案例
    第三节展望
    参考文献

    下篇应用篇
    第七章紫茎泽兰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
    第三节生防作用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的规模生产和工艺流程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七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机理
    第八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生物**
    **节豚草生防作用物的筛选
    第二节豚草卷蛾
    第三节豚草条纹叶甲
    第四节广聚萤叶甲
    第五节**豚草的病原菌
    第六节植物替代控制
    参考文献

    第九章水葫芦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水葫芦生防作用物的筛选和引进
    第三节水葫芦生防作用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水葫芦生防作用物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五节水葫芦生防作用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第六节水葫芦生防作用物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七节水葫芦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价
    参考文献

    第十章喜旱莲子草的生物**
    **节喜旱莲子草
    第二节莲草直胸跳甲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莲草直胸跳甲的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四节莲草直胸跳甲的大规模生产技术
    第五节莲草直胸跳甲的应用技术与效果评价
    第六节其他生防作用物简介
    第七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薇甘菊的生物**
    **节薇甘菊概况
    第二节薇甘菊上的昆虫
    第三节薇甘菊上的螨——紫红短须螨
    第四节薇甘菊的病原菌——斯氏柄锈菌
    第五节薇甘菊的寄生植物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飞机草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
    第三节生防作用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的引种与饲养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的野外释放
    第七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
    第八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和综合利用
    **节引言
    第二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态学特性
    第三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状况
    第四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综合利用研究
    第五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马缨丹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马缨丹生防作用物的筛选
    第三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烟粉虱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烟粉虱生防作用物的概述
    第三节烟粉虱生防作用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烟粉虱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估
    第五节烟粉虱生防作用物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第六节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美国白蛾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物**天敌的筛选
    第三节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五节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
    第六节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林间释放技术
    第七节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控制效果与作用评价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松突圆蚧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
    第三节生防作用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七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价
    第八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湿地松粉蚧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
    第三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桔小实蝇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寄生蜂的筛选和引进
    第三节寄生蜂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寄生蜂的寄主专一性和生态风险
    第五节寄生蜂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
    第六节寄生蜂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七节寄生蜂的控制效能和控制作用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红火蚁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蚤蝇的筛选与引进
    第三节蚤蝇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蚤蝇的寄主专一性
    第五节蚤蝇的生产技术
    第六节蚤蝇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七节蚤蝇的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价
    第八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椰心叶甲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进与**性评估
    第三节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啮小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评价
    第七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苹果绵蚜的生物**
    **节苹果绵蚜概述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引种
    第三节生防作用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寄主专一性与生态风险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七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温室粉虱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
    第三节丽蚜小蜂的扩繁与应用技术
    第四节中华草蛉的扩繁与应用技术
    第五节蜡蚧轮枝菌的生产与应用技术
    第六节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西花蓟马的生物**
    **节引言
    第二节生防作用物的筛选与引进
    第三节生防作用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生防作用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第五节生防作用物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第六节生防作用物的控制效能与控制作用评价
    第七节总结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图版
    ……
    查看全部>>
    暂无商品评价信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