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通信、计算机���论与技术的发展比人们预测的发展更加迅速,给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改革动力,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式必须不断改进、更新,以适应通信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本书第1版成书以来,已有4年多时间,期间数字通信技术又有一些新的发展,要体现这些新的内容,也是本次改版的宗旨之一。
“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如何改,是放在通信领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我们通过十多年的“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层次),认为对于这门课,本科层次的教学定位是在回答“是什么”的情况下,适当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学定位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博士生层次的教学是要在了解前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然而,在这三个层次上,“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又具有它的共性,都要培养学生在模块级、系统级层次上去研究、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在分析设计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相关的数学知识,如: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但是,众所周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并驾齐驱,计算机不但早已成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工具,同时也成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背景,我们主要力求突出如下几点:
1.新体系。以往“通信原理”的教材主要是阐述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没有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工具。我们在阐述传统通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将计算机作为通信系统和模块的“实验室”,所以在教材中有意识地加入了计算机仿真实验,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不但能掌握传统的通信理论,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可完成通信系统的系统级、模块级的设计型实验,从而加深对通信理论的理解,锻炼设计现代通信系统的能力。
2.精内容。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着本科层次的教学定位原则,同时在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思想指导下,精心选择了教材的内容,力争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真正在系统级、模块级层次上,从理论和计算机仿真两个方面,掌握分析和设计通信系统的方法。
3.易读性。为了便于自学,掌握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强学习每个知识点的目的性,在教材中的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段简短的引言,以说明本章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学习本章,以及本章学习的目标。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对本章学习的内容给予了小结,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本章的内容,并给出一些建议。通过每一章的引言和小结,增强教材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