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 作者:白中英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8248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60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讲授计算机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内容分12章:(1)计算机系统概论,(2)运算方法和运算器,(3)存储系统,(4)指令系统,(5)**处理机,(6)总线系统,(7)外围设备,(8)输入输出系统,(9)操作系统支持,(10)安腾高性能处理机体系结构,(11)教学实验设计,(12)课程综合设计。
    本书是作者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改革的具体成果。
    本书特色在于将基础性、时代性、系统性、实践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文字教材、多媒体CAI软件、教学课件、习题答案库、自测试题库、教学仪器、实验设计、���程设计综合配套,形成“理论、实验、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有广泛的适应面,是大专院校计算机系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自学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四级)用书。
    本书第三版获2002年教育部全国**教材一等奖,2005年**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
    文章节选
    **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电子设备,它是一个由硬件、软件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设备。本章先说明计算机的分类,然后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简要地介绍硬件、软件的概念和组成,目的在于使读者先有一个粗略的总体概念,以便于展开后续各章内容。
    1.1 计算机的分类
    电子计算机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模拟计算机。“模拟”就是相似的意思,例如计算尺是用长度来标示数值;时钟是用指针在表盘上转动来表示时间;电表是用角度来反映电量大小,这些都是模拟计算装置。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
    另一类是电子数字计算机,它是在算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用数目字来表示数量的大小。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按位运算,并且不连续地跳动计算。表1.1列出了电子数字计算机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
    电子模拟计算机由于精度和解题能力都有限,所以应用范围较小。电子数字计算机则与模拟计算机不同,它是以近似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来进行工作的,所以有人把它叫做电脑。它的发明和发展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习惯上所称的电子计算机,一般是指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子数字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进一步又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专用机是*有效、*经济和*快速的计算机,但是它的适应性很差。通用计算机适应性很大,但是牺牲了效率、速度和经济性。
    通用计算机可分**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它们的区别在于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见图1.1。一般来说,**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其运算速度在每秒万亿次以上,数据存储容量很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单片计算机是只用一片集成电路做成的计算机,体积小,结构简单,性能指标较低,价格便宜。介于**计算机和单片机之间的是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和微型机,它们的结构规模和性能指标依次递减。但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微型机、工作站等彼此之间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因为今天的工作站可能就是明天的微型机,而今天的微型机可能就是明天的单片机。专用计算机是针对某一任务设计的计算机,一般来说,其结构要比通用机简单。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型号的单片专用机及嵌人式单片机,用于测试或控制。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1 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世界上**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成的。这台机器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占用长度超过30米的房间,重量达30吨,而运算速度只有5000次/秒。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台计算机耗费既大又不完善,但却是科学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它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基础。自从这台计算机问世60多年来,从使用的器件角度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代的变化:
    **代为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体积庞大,成本很高,可靠性较低。在此期间,形成了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机开始得到应用。
    第二代为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到几万次至几十万次,可靠性提高,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在此期间,工业控制机开始得到应用。
    第三代为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步下降,运算速度提高到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在此期间形成机种多样化,生产系列化,使用系统化,小型计算机开始出现。
    第四代为1972—1990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靠性更进一步提高,体积更进一步缩小,成本更进一步降低,速度提高到每秒1000万次至1亿次。由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开始出现。
    第五代为1991年开始的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0亿次。由一片巨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的单片计算机开始出现。
    ……
    目录
    第四版前言
    **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计算机的分类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3 计算机的硬件
    1.4 计算机的软件
    1.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2.1 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2.2 定点加法、减法运算
    2.3 定点乘法运算
    2.4 定点除法运算
    2.5 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2.6 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内部存储器
    3.1 存储器概述
    3.2 SRAM存储器
    3.3 DRAM存储器
    3.4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3.5 并行存储器
    3.6 cache存储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 指令系统
    4.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4.2 指令格式
    4.3 操作数类型
    4.4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4.5 典型指令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处理机
    5.1 CPU的功能和组成
    5.2 指令周期
    5.3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5.4 微程序控制器
    5.5 硬连线控制器
    5.6 传统CPU
    5.7 流水CPU
    5.8 RISC CPU
    5.9 多媒体CPU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 总线系统
    6.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6.2 总线接口
    6.3 总线的仲裁
    6.4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6.5 HOST总线和PCI总线
    6.6 InfiniBand标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七章 外围设备
    7.1 外围设备概述
    7.2 磁盘存储设备
    7.3 磁盘存储设备的技术发展
    7.4 磁带存储设备
    7.5 光盘和磁光盘存储设备
    7.6 显示设备
    7.7 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八章 输入输出系统
    8.1 外围设备的速度分级与信息交换方式
    8.2 程序查询方式
    8.3 程序中断方式
    8.4 DMA方式
    8.5 通道方式
    8.6 通用I/O标准接口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九章 操作系统支持
    9.1 操作系统概述
    9.2 调度
    9.3 存储管理
    9.4 虚拟存储器
    9.5 存储保护
    9.6 奔腾系列机的虚存组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章 安腾高性能处理机体系结构
    10.1 高性能处理机体系结构的演变
    10.2 安腾体系结构的基本设计思想
    10.3 安腾指令系统结构
    10.4 指令级并行机制
    10.5 双核安腾处理机的组成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一章 教学实验设计
    11.1 教学实验仪器与测试工具
    11.2 TEC-5实验系统的模块结构
    11.3 运算器组成实验
    11.4 双端口存储器实验
    11.5 数据通路实验
    11.6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11.7 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
    第十二章 课程综合设计
    12.1 使用硬连线控制器的CPU设计
    12.2 多功能ALU设计
    12.3 含有阵列乘法器的ALU设计
    12.4 RAM故障诊断设计
    附录A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立体化教材)配套教材与教学设备
    附录B “计算机组成原理”**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